“明月冰壺依然在,青蓮居士幾時來!睆墓胖两瘢娜蓑}客詠月詩作不止千首,出神入化者可以說很難超過詩仙李白。李白的詠月詩一首比一首好,一首比一首妙,這是因他特別愛月,愛到如醉如癡程度!吧贂r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他望月、泛月、步月、乘月、醉月、覽月、賒月、問月、玩月、宿月、惜月、弄月、邀月、撈月……,為何他如此愛月呢?相傳是因為他的家鄉(xiāng)的月愛寺看了“七星伴月”的奇景。 據(jù)《彰明縣志》記載:“月愛寺,在縣西十五里!锻ㄖ尽份d:有七星井,唐時鑿,覆以七孔石,月光下照,如眾星抱月,世傳李白游此賞月,故名! 從江油中壩西去兩公里的太平鎮(zhèn)有座寺院,北依孤峰秀拔的小匡山,東臨潺潺奔流的讓水河,西與位居江油庵觀寺院之首的普照寺遙相呼應(yīng)。寺院斗拱筒瓦,飛閣重檐,氣勢宏大。廂房、游廊、敞廳、畫棟雕梁、金匾漆對;供奉的菩薩或金身、或彩飾、富麗輝煌、莊重、肅穆,儼然一座古剎。取“李白愛月、月愛李白”之意,而稱為“月愛寺”。寺外有口泉井,泉清馨香,冬暖夏涼,甘甜如蜜。井深莫測,每當(dāng)夜晚,井中呈現(xiàn)的“七星伴月”之景奇妙無比,故稱之“七星井”。 李白被磨針老人啟發(fā)之后,在讀書臺讀書,異常刻苦。相傳有一天,他途經(jīng)月愛寺,時值傍晚,便投宿寺內(nèi)。挑燈獨自誦書習(xí)字。到了半夜,墨汁用完了,李白興致正濃,毫無倦意。于是,起身走出寺外找水磨墨。 此時,月正當(dāng)空,皎潔如洗,遠處的村舍朦朦朧朧隱于黛黑色的夜幕之中,清風(fēng)吹拂,萬籟俱寂,好一個月明之夜。突然,他發(fā)現(xiàn)離寺門五六丈處閃著幽幽的銀光,格外耀眼。李白頗覺驚奇,信步尋去,原來銀光是從一口圓圓的井里發(fā)出的。他探身朝井中看去,眼前立即出現(xiàn)一幅奇異的美景:一輪圓月在井中如白嫩玉盤,月的周圍,有七顆明亮的星星閃爍著璀燦炫目的光芒。細看圓月。隱約可見嫦娥仙子在月中翩翩起舞,美麗絕倫;玉兔在丹桂樹下嬉戲,惹人喜愛。看著看著,李白不由自主伸手欲攬井之月,卻一場空。月兒在井中慢慢移動,宛如冉冉升起在浩瀚的大海之上。云畔風(fēng)生,露濃花濕。此時此景,李白思緒萬千,詩興大發(fā),脫口吟道: “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 云畔風(fēng)生爪,沙頭水浸眉。 樂哉管弦客,愁殺戰(zhàn)征兒。 因絕西園賞,臨風(fēng)一詠詩! 從此以后,李白常來月愛寺賞月,吟月、詠月。由于他對月觀察得真切,對月的感情濃郁,故詠月詩無人比美,七星井邊留下了李白深深的腳印。也有人研究認為,李白愛月是因胞妹生于中秋節(jié),取名月圓。姑且聽之,姑且聽之。 月愛寺現(xiàn)存武圣殿,系清乾隆歲次甲申(1765年)年建。四川龍安府彰明縣知縣吳元楷、龍安營分防把總買世剛、彰明縣督捕廳侯補縣副堂吳鋮,彰明縣訓(xùn)導(dǎo)鄧在珩(《彰明志略》的校訂)倡導(dǎo)了該工程。第三十六大戒沙門比丘通順、通懷、通明及徒孫心融、心諦、心卯等主持修建工作。清道光三年(1823年),月愛寺又得到重修,塑有李白坐像及諸佛、神像。清咸豐年間進行了維修。1992年人們在月愛寺附近修建水電站時,挖出的一塊首尾不全,高存100厘米,寬110厘米石碑,據(jù)碑文分析為碑的中部,落款有咸豐字跡,石碑記有:“……唐明……太白本邑西鄉(xiāng)人也幼年匡山讀書常于……天生仙才賦性聰敏詩賦文章世罕其……詩開一時詞人蔚起騷客滿朝而先生……人猶爭慕之況生居吾鄉(xiāng)典型尚在不可……猶存瞻仰之時宛在目前焉惜年深曰……!北嫌浻行藿ㄔ聬鬯戮璜I功德情況。在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月愛寺又修建了觀音殿、太白殿等建筑,形成三進院,規(guī)模宏大,并遺存由清李岷琛撰寫的楹聯(lián):“依然是明月青天愿生先停杯一問,誰復(fù)稱清新俊逸惟學(xué)士倚馬千言!币约柏摹办抉R識汾陽愛國忠君豈第千秋名士,答荊州友工部酒仙詩伯可稱亙古才人! 每年農(nóng)歷五月十五日,人們要從四面八方去趕月愛寺。月愛寺的會期也是三天,即五月十四日起會, 五月十五 日正會, 五月十 六日散會。會期主要是燒香拜佛,買賣生產(chǎn)農(nóng)具,以及生活用品外,更重要的是在太白殿拜祭詩仙李太白,保佑子女、兒孫文運昌盛,當(dāng)秀才、舉人和高中狀元。 月愛寺歷經(jīng)滄桑,曾作為榨油廠,蜂窩煤廠,月愛小學(xué),月愛村委會,F(xiàn)雖是江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缺乏資金修繕,尤顯破敗。地處平坦,讓水河洪水再大,卻一直沒遭水淹。七星井依舊, 可謂李白故里最古老的井了。 現(xiàn)在,趕月愛寺的民俗每年依然輪番上演,主要原故還是故里人對詩仙李白的深深緬懷和無限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