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青蓮鎮(zhèn)太華村,與青蓮名賢路、名賢祠和廣西會館相鄰的有李白幼時讀書啟蒙的地方——文昌宮。 一.文昌宮的前世今生 文昌宮是一座四合院,占地6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是山門大殿和文昌宮殿,似有清代建筑遺構。文昌宮跟太白祠同時代,被譽為“明清祭白雙璧”。其地原為李白幼時讀書啟蒙的私塾。李白去世后,家鄉(xiāng)人民就蓋了一個文昌廟紀念他。到了明末清初,又把文昌廟擴大為文昌宮,祭祀文昌帝君,期盼詩仙故里文運永昌。 1950年之前的青蓮都要舉行太白會。在臘月十六,要將文昌宮中的太白架和木雕文昌像抬到廟前,接受百姓的朝拜,設功德箱,接受百姓的捐資。在太白會的游行活動中,文昌宮的太白架居第十位,其是四方七層,高約2.5米的木塔,木雕文昌四人大轎則居第十五位。 《江油大事記》記載在民國24年8月17日,“紅燈教徒在青蓮場文昌宮俘殺四十一軍一師一旅軍官十余人! 后來,由于火災,文昌宮的屋頂被毀壞。2007年某月,經(jīng)過三年時間的精心修理,文昌宮正式對外開放,是李白故里的一座重要紀念性景點。 二.舊時遺構今猶在,山門大殿改茶園 山門大殿面街山門已封,成為太華村老年活動中心,有茶園在此經(jīng)營,留一刻聯(lián)石門,橫批“文教昌明”,兩旁各有內(nèi)向云龍戲珠石雕。門柱有聯(lián):“宇宙大文章,源從孝友;古今名將相,氣作星辰!贝寺(lián)移用嘉慶進士、桐城派詩人程春海(恩澤)題福建上杭文昌閣的對聯(lián),梓潼文昌宮文昌殿也用了此聯(lián)。大意是說,能成就大業(yè)的人,皆出于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修養(yǎng)高深之人;有功勛的名人將相,最終將化為日月星辰,永恒于世。 入院,見瓷磚鋪院,三級臺基登山門大殿。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帶前廊。四壁青磚合圍,鑲嵌有蝙蝠、祥花瑞草圖案的雕磚,內(nèi)外檐柱均桶粗,闌額左右相連,正面外檐施斗拱八朵,因未用普拍坊,斗拱直接坐于柱頭或闌額之上,斗拱三跳六踩計心造(?)。抬梁梁架,歇山造頂,小青瓦覆面。 山門大殿是古建嗎?華夏威風說,刻聯(lián)石門最多幾十年。我看青磚似乎為新造,梁架等許多木構建也似新構,那木柱倒像舊物,看斗拱有清代風格。《山門大殿碑序》告訴了我們一個答案:“始建于明代”,“惟框架留存。” 山門大殿碑序 山門大殿原系文昌宮山門,故依此為名。該殿始建于明代,歷經(jīng)歲月滄桑,兵火動亂,且年久失修,幾欲倒塌,惟框架留存。 時年歲月逢丙戌,承文昌宮全體會首鼎力主持,蒙十方廣大善眾慷慨捐資,于農(nóng)歷村三月初十日動工重建,六月初十完工,古跡留存,歷盡民眾心血,故立碑而立不朽之功德。 籌建文昌宮山門大殿主持人員名單:王開榮、陳實弟、陳貴選、趙顯富、蒲卓榮、陳實海、肖大明、陳選忠。組成成員:……(略) 公元二千零六年歲次丙戌孟冬月初一日立。 三.游文昌宮留遺憾,感文昌帝佑仙鄉(xiāng) 文昌宮面闊三間,穿斗抬梁結合,懸山頂。殿匾“文昌宮”由眾信士捐獻,門柱有聯(lián)“香火仙緣有分,各自悟心聽教誨;文章道德無私,眾生皆愿求大公!钡钆允铉潯拔牟龑m”三字。 殿內(nèi)主位安坐文昌帝君,其黃袍加身,左手持如意,右手按書卷,壁畫副神背扇,上書“一品當朝,指日高升”。除文昌帝君外,三教諸神均有玉皇、藥王、觀音、地藏等等代表。 殿門緊閉,給游程留下了不少的遺憾。翻譯出2003年的《重修文昌殿碑序》作些彌補。 重修文昌殿碑序 古剎文昌宮,坐落于江油市青蓮鎮(zhèn)太華村,東傍涪江天寶山、西臨乾元金光洞、南界綿州之平川、北望云巖觀霧之雄姿,沃野千里,物阜民豐,且靈山秀水孕育出冠絕世、傳千古之詩仙李白,后人為文運昌盛,懷念記之而建。 文昌宮大殿建于明末清初,歷經(jīng)滄桑三百余載,曾經(jīng)香火鼎盛,社火、燈海(會)、廟會之際,(因)五洲四海經(jīng)商(商人、)游人絡繹不絕而名播八方。 幾度風雨,廟貌險遭無存。凍雷驚筍,改革開放,眾望所歸,賴黨政導向受萬民擁戴,為弘揚李白文化之精髓,勵后人學習奮進之信念,使數(shù)百年古跡不致毀于我輩之手,太白仙鄉(xiāng)得一名勝。時年,蒙十方廣大善眾慷慨捐資,積千家錢、萬家糧,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使舊貌復原,百年古跡重現(xiàn),并得黨和政府順應民心,于二千零三年正月十六日立法保護,萬民幸甚致哉,留碑永記。 青蓮的靈山秀水,孕育了李白這位詩仙。李白給青蓮帶來了無上的榮耀,仙鄉(xiāng)故里的人們在其讀書發(fā)蒙的地方修文昌殿,又改文昌宮。青蓮文昌宮不是無中生有的產(chǎn)生,因有李白元素的存在,故又多了一些意義。現(xiàn)在一味突出宗教色彩,似乎帶來了一些遺憾。 (李戴于2014年1月30日,大年三十)
|
不差糧 謝謝斑竹
發(fā)表于 2014-2-8 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