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jpg (160.7 KB, 下載次數(shù): 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16 上傳
陸老師還說,寨子從2012年開始改造,政府補貼每戶4萬,造房是倮倮人一生中的大事。7.8月開始備料,木材不能有雷打過的痕跡,城寨村每個成年男子都是熟練的木工,用古老的方式讓榫卯相扣,牢牢實實,今天我就看到村里有好幾戶都在改造房屋,而粗活就請越南人做,工錢是一天100人民幣。
18.jpg (143.03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17 上傳
這些用圓木建造的“桿欄式”房屋,有別于其他民族的同類型房屋,上層主人,下層是吃飯議事待客的地方。所不同的是,全部方架結構用56根大圓木支撐,象征56個民族的大團結。他們說,我們是從天上飛下來的,56根圓柱是支撐我們家園不倒的脊梁。
5.jpg (140.86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14 上傳
關于安家:白倮人為啥來到麻栗坡偏遠的大山里,這是一個很原始的故事。
陸老師講,倮倮人的祖先是從昆侖山上走下來的,最初是安居在昆明一帶。人口發(fā)展起來后,又分離出來一支,沿大河而下,來到文山關告。后來又搬遷到木央,在木央開始種植蕎麥。
那時收成很旺,有老兩口不分晝夜地收,將兩個小孫子也帶到田里玩。小孩睡著了,用蕎麥桿蓋上,老人們一直收到天黑盡,方想起孫子。掀開蕎麥桿子一看,兩個孩子被馬蜂吃得只剩下骨頭了。老人頓時拼命追打馬蜂,一直追打到現(xiàn)在的倮倮寨,原來這里是馬蜂的老窩。
老人見馬蜂太多,一時半會收拾不了,決不放棄報仇,就回到木央拿上臥具糧食和蕎麥桿子,又來到馬蜂的老窩,開始放火燒馬蜂。這期間,老人們吃剩下的糧食、辣椒等作物散落在地里又自然生長,老人覺得這里土地肥沃,就返回木央叫所有倮倮人搬遷過來,并徹底趕跑了馬蜂,建立了自己的家園。
這些美麗的傳說,體現(xiàn)了白倮人勤勞智慧的品格。
3.jpg (152.92 KB, 下載次數(shù):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14 上傳
6.jpg (65.39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32 上傳
在城寨,總能看到這些櫸樹上掛有神秘的物件。
9.jpg (93.67 KB, 下載次數(shù):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15 上傳
神秘的風俗:孩子一出生就與一棵樹緊緊相連。走進寨子,寨前寨后,古木參天,綠樹成蔭。在久遠的年代,倮倮女人生孩子時在樹上分娩,陸老師就在自家的樓上存放有紀念“老人家”遺留的生孩子用的吊床。
他說,倮人的世界里曾經(jīng)有吃嬰兒的老虎,倮語叫“老病婆”,有些嬰兒一生下來就被它吃掉了。后來倮倮女人在櫸樹上生產(chǎn),如此,櫸樹就成了孩子的保護傘,倮倮人口得以興旺。
19.jpg (88.76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16 上傳
陸老師的家里,至今存放著紀念老輩們遺存下來的風俗器物,就是用來講嬰兒掛在樹上的吊籃,上面放有嬰兒用品
20.jpg (85.27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18 上傳
為了紀念櫸樹,生下孩子后都要將衣胎裝進竹筒里,掛在櫸樹上,并拜樹為干爹,孩子與樹同步成長,這棵象征生命的樹是任何時候都不能砍伐的,便是一棵有靈魂的樹。
有些樹下還會有奇異的石頭,或插著燃盡的香煙,這是倮倮老人打上記號的樹。每年農(nóng)歷八月有個吉祥的日子,要在樹下殺雞和燒香,年年如此,直到與此樹相關的那個老人去世,這棵樹一直都與老人的靈魂相守。
如此一來,寨子的自然環(huán)境也得到保護。倮倮人敬畏樹,愛護樹,視為生命,充滿了神秘色彩。
25.jpg (73.88 KB, 下載次數(shù): 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29 上傳
這是過蕎菜節(jié)時用的祭祀銅鼓
倮倮人屬于彝族的一個支系,他們不過火把節(jié)而過蕎菜節(jié),依然有個美麗的傳說。
還是混沌初開的時候,倮倮人木質(zhì)的家園被大伙燒了個精光,人們來不及哭泣就趕緊清理廢墟。一個年輕人在灰燼中看見一只反蓋著的碗,揭開一看是蕎麥種子,于是揮手一撒,種子見風長。
災年中倮倮人沒有被餓死,為了紀念蕎麥的功勞,白倮人每年農(nóng)歷四月第一個屬龍日,舉行盛大的蕎菜節(jié),屆時熱鬧非凡,載歌載舞三天,倮人將感恩的心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在這個節(jié)日里。
22.jpg (81.2 K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18 上傳
29.jpg (145.51 KB, 下載次數(shù): 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22 上傳
寨子中央有處平坦的場地,用水泥抹平,雕刻出魚鱗等圖案,倮倮人的重大節(jié)日都在這場地上召開。為啥山地住民,會喜歡他們一點都不常見的魚鱗紋呢?
有個傳說:很久以前,白倮人聚居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干旱,莊稼枯萎,大地如火燒。一位美麗的倮倮姑娘,走到干裂的田間求雨,她的哭聲感動了龍?zhí),太子請來龍父為倮倮人播雨,大地立即春回,綿綿細雨拯救了倮倮人。
姑娘化作龍身和太子飛走,所以魚鱗圖案便在倮人的生活中處處體現(xiàn),這是一個感恩的族群。
26.jpg (72.06 KB, 下載次數(shù): 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19 上傳
31.jpg (132.24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22 上傳
是在午后明媚陽光中,我離開了城寨,陸老師和村長一直送我到了寨門,還不停地囑咐蕎菜節(jié)一定要再來哦。我在心里暗暗地說,一定會再來!一定!
村長的大兒子開車送我去了9公里外的新寨鄉(xiāng),只有那里才可以包車回到董干鎮(zhèn)。
34.jpg (78.55 KB, 下載次數(shù):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33 上傳
34.2.jpg (75.09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34 上傳
已經(jīng)是下午3點了,車站工作人員說啥車都走完了,你只有在董干住一晚,明天上午就能離開董干,就跟隨面的司機苗族人小熊去了他家——龍堡寨。
小熊說,他家昨天剛殺了豬,正吃殺豬飯,于是,我又走進了苗家。
IMG_20141227_145125.jpg (37.9 KB, 下載次數(shù):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50 上傳
mmexport1419856682440.jpg (49.38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4 20:50 上傳
12月27日,我去了向往已久的壩美,在那里休息兩天后,乘坐壩美的班車回到廣南,再乘坐廣南的班車返回昆明,接著加快回家的步伐。
回首十年的云南之旅,文山州是我在滇旅行的最后一站,至此,云南八個自治州,八個地級市,尤其是西北,西南,東南沿邊境一線的許多村村寨寨,許多靜謐的古鎮(zhèn)村落,被我在十年間持續(xù)地走過,云南的25個少數(shù)民族還剩3個未接觸。
我想說,走過云南,此生有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