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肥腸》劇本研討,歡迎跟帖討論,提出修改意見 。 片頭:
(虛擬背景)主持人對鏡頭:你的故事
(換角度)主持人:他的故事
(再換角度)主持人:我們大家的故事
(中心)主持人:讓我講給你聽
出標題:詩城故事 出話外音: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劇本:江油肥腸(上) 人物: 主持人——
睿智、風(fēng)趣,言語有演義風(fēng)格。 馬渭龍——
江油肥腸店的老板,50歲左右,精明能干,豁達開朗。 馬麗
——
馬渭龍的獨生女兒,25歲,美麗大方。 古泉
——
太白肥腸店的老板,30歲,相貌英俊,能說會道。 梁友山——
廚師,古泉的舅舅。50歲左右,長相富態(tài)。 (錄影棚)
主持人:你好,觀眾朋友,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龐琨。今天我要講的是一個關(guān)于“吃”的故事:“江油肥腸”。 在旁人眼中的豬下水:肥腸,經(jīng)江油人這么一煎、一炒,變得是非常美味,因而江油人的早餐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一碗肥腸、一碗干飯、一碗漂著蔥花的醋湯。既開胃,又好吃,還經(jīng)餓。外地人初到江油,看見這種情形都要驚訝一番;驚訝過后,也忍不住點一碗肥腸吃,結(jié)果吃了一碗想二碗,完了抹抹嘴說:“不到江油不算到四川,不吃肥腸不算到江油!币虼耍偷姆誓c生意格外的好,漫步江油城區(qū),幾乎每條街道都有一家肥腸店。 這些肥腸店大多以店主的姓氏命名:趙肥腸、錢肥腸、孫肥腸、李肥腸、關(guān)肥腸、宋肥腸、萬肥腸、梁肥腸……只有兩家除外:一是老字號的“江油肥腸”,一是剛開張的“太白肥腸”。今天咱們的故事,就和他們有關(guān)。 (情景表演) 1、黃昏
內(nèi)
江油肥腸店 (配樂、鏡頭在曲里拐彎的小巷里一繞,巷子深處就是一家小店,店招:江油肥腸) “江油肥腸”店的老板馬渭龍坐在收銀臺后算帳,幾個服務(wù)員正在打掃。 女兒馬麗走過來,噘著嘴說:“爸,你咋一點都不著急喃?梁師傅說走就走,你也不問哈,我聽說他是去幫他侄兒開肥腸店去了!
馬渭龍笑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都是莫得辦法的啊!
馬麗撇嘴、扭身、進里屋去了 馬渭龍望著女兒的背影笑著搖了搖頭。 2、日
太白肥腸店外 (鞭炮、花籃、店招“太白肥腸”) 古泉站在店門口笑著迎接客人?腿瞬簧,都是開張請來品嘗的熟人。 某鄉(xiāng)鄰與古泉握手、拍肩:“你娃可以哦,股市上賺了一把又開始進軍餐飲業(yè)哈,(模仿電視語:)我們看好你哦!”兩人哈哈一笑,古泉謙虛道:“哪里哪里,請各位多指教哈。請進請進!” 3、日
太白肥腸店內(nèi) 眾人埋頭品嘗,繼而抬頭、面面相覷,放下筷子,有人離去。 古泉攔住某人:“哥老倌,咋回事喃?” 某人吧唧吧唧嘴,答:“說不出來,反正味道不郎個對,比起“江油肥腸”,那---哈哈哈哈!” 眾人紛紛抱拳離開。 (一段搞笑的過場音樂后,人去店空) 古泉坐在餐桌旁,面前放一碗肥腸,他吃一片,瞇著眼韻哈味道,再吃一片,再韻哈味道,搖搖頭,放下筷子,朝里間喊道:“舅舅,舅舅,你出來哈!” 梁友山從里面走出,邊走邊在圍裙上搽手,左右一看:“都走了啊?” 古泉:“舅,他們都覺得味道不正宗呢! 梁友山道:“不會吧,我做肥腸都是按照以前的程序呀,佐料一樣都沒少! 古泉奇道:“咦,怪事,你在江油肥腸干了20多年都是整對了的,未必到我太白肥腸來就不對頭了?” 古泉來來回回走了幾步:“舅,肯定有哪哈出了問題,不行,我要去臥盤底!”
|
有詩為證 我的意見是本劇應(yīng)該全部使用江油土話對話。同時,那把勺子有點牽強。另外,情節(jié)可否再曲折些。戀愛的發(fā)生和進行在多些筆墨。請網(wǎng)友們出出主意哈!
發(fā)表于 2011-4-26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