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5001bw64f7l1oqlz70f.jpg (215.52 KB, 下載次數(shù): 2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6-16 22:12 上傳
從云頂村穿越到老君廟一直是我的夢想,苦于沒有向?qū),也沒人走過,便在網(wǎng)上召集驢友同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探討,終于找到了白戈、少爺、糟老,他們都有到藏王寨里的經(jīng)歷,但都沒有穿越過,也想去穿越此線路。他們經(jīng)過反復(fù)計劃后,已經(jīng)有了把握去穿越,同時具備了詳細的地圖,GPS導(dǎo)航,高精指北針等裝備。5月25日早7點,按照約好的時間,帶齊了所有戶外必須的裝備,4人坐車前往武都,開始了我們的穿越之行。
由于出行前晚下了一夜的雨,從武都包的車走到潮溪溝就無法走了,已經(jīng)8點半了,只好下車開始徒步。遠看高高的毛坡,云霧繚繞,走了1個小時的土公路,離毛坡還遠,計劃當(dāng)天直奔吊井灣,需要節(jié)約時間和體力,又在路邊找到一個皮卡車,搭到上毛坡的公路口,車也爬不上了,只好下車徒步直奔毛坡,在當(dāng)?shù)卣业较驅(qū)覀兩厦。下?/font>1點50過穿洞子,石板上找到“小腳板"印,也在那就開始了人與螞蝗之戰(zhàn)。一路關(guān)注的都是腳,不時找爬到腳上的螞蝗,但還是無一人幸免,全被螞蝗咬到。向?qū)б参葱颐,螞蝗太厲害了?/font>2:50到五顯廟,向?qū)б恢睅覀兊搅謭雎房,里面的路向(qū)б膊恢懒,就靠我們自己了,沿途的螞蝗也讓我們加快步伐,不敢停留。進入林場,穿過林場繞一圈才找到去黃鸝椏的路,時間已晚,螞蝗猖獗,只好回到林場一放牛棚,晚8點住進棚子,在棚里地鋪一夜。
011413n9l5tl3mulunzm5m.jpg (235.41 KB, 下載次數(shù): 2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6-16 22:15 上傳
26日,吃過早飯,9點半出行,直奔黃鸝椏。按照GPS方位,我們跳過黃鸝椏,直奔吊井灣。走到鐵場溝,發(fā)現(xiàn)了一人家,正好有人,還說前面有個放羊的,可找他當(dāng)向?qū)覀內(nèi)ダ暇龔R,我們都高興起來,直接奔那人家去了。一路的高山草甸,景色很美,路上岔路也很多,我們走錯了路,向?qū)б簿蜎]找到。只好根據(jù)GPS地圖方位經(jīng)過小長溝、大長溝,翻山繞嶺,異常艱辛。下午5點半,到達了大火坪,GPS顯示附近有人家,一陣高興,過去一看房子早塌了,4個人已經(jīng)快沒水了,水源還沒找到,失望和擔(dān)心直接襲來。馬不停蹄繼續(xù)按照方位找路和找水源,返回也不可能,路上見到的水源距我們至少有4小時的路程,晚上也不敢再走夜路,路都很難找,轉(zhuǎn)了一圈未見可行的路和水源,全部都是牛路,放養(yǎng)在山里的牛很多,當(dāng)時只好決定就地扎營,明天一早原路返回找到水源。晚上8點回到倒塌的人家扎營,兩天都在10小時的徒步行走,眼前又斷水了,真是到了快崩潰的邊緣。剛扎好帳篷,雨就來了,大家只好鉆進帳篷,將剩的一點點水吃干糧度過。一夜的雨,一夜的螞蝗在帳篷上爬,還有牛虱子,帳篷都不敢開,熬過一夜。
27日早上6點天氣轉(zhuǎn)好,馬上拔營上路找水源,沿來的路回撤,老白第一個返回在隔我們很近的埡口找到了水源。大家馬上煮早飯,燒水,有了水,大家的信心又回來了。少爺繼續(xù)GPS定位尋找線路,找到了去吊井灣的路,在路上又發(fā)現(xiàn)了人的腳印,大家已經(jīng)不再擔(dān)心了,穿越的信心又膨脹起來,計劃從吊井灣穿越到廣林寺返回。9點40到達吊井灣,吊井灣的景色很美,很多高大的辛夷花樹和人家,但都是廢棄的人家,早已經(jīng)沒人了。出了吊井灣,沿廣林寺方向走,路很毛,基本無人走,不過在路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腳印,沿腳印一直走,始終沒找到下廣陵寺的路。這時配合GPS的手機沒電了,無法看到地圖,也不知道我們的具體位置,只能靠指北針尋找方向。一直跟隨著腳印走,直到腳印消失,一切都靠自己了。山里的路非常的泥濘,荊棘縱橫,前兩天大家的體能都消耗很大,白哥一直在前當(dāng)開路先鋒,糟老也一直拍攝著我們行進的視頻,穿林過坡,砍出箭竹林,來回探路,路遇獵人放的狗蛋子,提心吊膽繞過,又怕路上放有獵人的夾子,真是探索前進。按照方位,我們已經(jīng)向著老君山的方向前進了,這時候大家心里都沒底,但食品和水都充足,也就少了些顧慮,唯一擔(dān)心的是3天沒回家,山里沒信號,又沒法聯(lián)系,必須要找到有信號的地方聯(lián)系上家人,避免家人的擔(dān)心,所以盡量往山外走,午飯的干糧基本都沒顧到吃,一路也很少休息,休息也就是停1-2分鐘又繼續(xù)走。穿過茂密的箭竹林,在路上發(fā)現(xiàn)了一兩天前獵人經(jīng)過時砍的竹子,我們就沿著獵人走過的路一直走,一直在箭竹林里穿越,搜尋走過此路人的痕跡,沿著痕跡,時而下山,時而上山,經(jīng)過2個小時后,來到了懸崖邊上,看得見山外面了,大家開始覺得已經(jīng)到了老君山上了。沿著林子一直在懸崖邊上行走,在懸崖上看見了一個小山洞,老白馬上認識到了這時他十年前探硝洞經(jīng)過的地方,也是當(dāng)?shù)厝舜蛑窆S的休息地,有山泉,清澈冰涼,有平臺能扎3-4頂帳篷,這時候是下午3點40分,在這里也有了信號,馬上和家人聯(lián)系報平安,計劃要再多一天才能穿越回家,打完電話,大家開始喜悅了,最少這個地方又是一個可扎營的中轉(zhuǎn)點了。休息20分鐘后,大家繼續(xù)向著老君廟行進,沿著懸崖邊,看見了懸崖的硝洞和老君山景區(qū)口的建筑,由于地震,沿懸崖的路已經(jīng)無法通過,我們又退回去,分析既然山洞有人來過,就應(yīng)該有新的路過來,經(jīng)過一番探路,找到了那條新路,穿過了老君山,遠遠的看見了山頂?shù)睦暇龔R,這時候我們已經(jīng)歡呼了,這時候時間是下午6點,到達老君廟還必須下到溝里穿過溝,再繞過一座小山,穿過溝到達下老君山的埡口,順埡口左上老君廟。老君廟我去過2次,當(dāng)我到達埡口時,埡口已經(jīng)完全變了樣,因為山上早已經(jīng)沒有了人,草已經(jīng)齊腰高,原來的路已經(jīng)早看不出來了。還好少爺?shù)卣鸷髞磉^一次,憑記憶在草叢中穿行,終于在下午8點到達老君廟下的屋子,屋子已經(jīng)沒人了,但東西都還在,應(yīng)該是時不時還有人上來,也有人來過的痕跡,這時候大家都全身輕松,穿越成功了。扎好帳篷,燒好篝火,少爺帶的米煮一鍋粥,加點野菜,感覺到了輕松暢快,自己也佩服自己能這樣一直走過來,完成此次探路穿越。也佩服糟老這樣的堅韌而強悍,全程全裝備負重,71歲的年齡,我想在四川都找不出幾個有這樣身體和意志的老人。晚上開始下雨了,隨著雨滴聲慢慢睡去。
28日,大家睡到自然醒,雨還在下,這時候大家已經(jīng)不在意了,懶懶的恢復(fù)體力,等雨停了好下山。糟老和老白沒去過老君廟,他們倆冒雨去看了看,我和少爺都去過2次了,也就沒再去。到了中午1點了,雨還一直下,看看時間,按照下山需要的時間,我們必須在3點前得下山,不然就需要再在山上住一晚,最后大家決定還是下山。下午2點半,準備好一切,踏上了回家之路。雨一直下,山路很滑,由于山路很久沒人行走,很多路已經(jīng)無法辨認,為了防止意外,我們無意的選擇了可辨別的路,結(jié)果又選擇了一條沒走過的路。走著走著就覺得走錯了路,路上沒有記憶中的一些點。但只要是下山的路,那就能出山,我們這樣判斷,也就沒再去找原來的路,后來下到山下才知道,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原來的路地震后基本沒法走了,當(dāng)?shù)厝硕疾蛔撸苍S我們都是好人,總是在危險的時候做了正確的選擇。一路上小心翼翼的下山,沿著可辨識的路往下走,一路雨越下越大,衣服鞋子早全濕透。山路的下行難度遠遠大于上山,大家堅持著,在下午6點,我們從付家溝出山了。溝口正好有一個成都來的老板,買了一片山,準備開發(fā),投資修的公路。問了他,才知道我們從這出去就是重華7大隊,按照他的指引從溝口沿新修的土公路1小時就走到了到重華的水泥路上,白哥先下山找到車,在水泥路口接到我們,大家高興的在重華找了個好的館子腐敗一番,包車回到家,時間已經(jīng)是晚上9點半。
這次探路穿越,用白哥的話做個總結(jié):四天穿越,成詞格,記當(dāng)時,踏入無人區(qū),雨灌身白,螞蝗喜血。四賤披荊路絕,終穿越......
寫到最后,此條線路風(fēng)景很美,危險系數(shù)很大,在沒有相當(dāng)熟悉此路的向?qū)闆r下,最好不要去穿越,真的是進入無人區(qū),當(dāng)?shù)厝硕紩谏街忻月贰,F(xiàn)在山里人已經(jīng)全部搬遷,山中路漸漸會變得沒有,全會被野草雜樹鋪蓋,進入山的腹地,迷失基本隨時可能發(fā)生,出游需慎重,安全第一。
[mp3=藍蓮花]許巍[/mp3]
|
糟老頭 糟老頭骨油快燒干了。
發(fā)表于 2012-5-31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