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免费在线观看久_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顶级AV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

搜索

3647
查看

9
回復(fù)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蜀地尋宗

[復(fù)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7-17 15:27:2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來自四川
前些日子到郫縣出差,宿鏡湖園,午飯后閑來無事,便出賓館沿街往北信步,約五十米,便看見一座頗具古風(fēng)的建筑,紅邊白墻,綠樹掩映,在正門上方刻有四個篆體大字——古望叢祠。


望叢祠

學(xué)歷史的本能讓我對這座并不太張揚的祠院產(chǎn)生了興趣,因為我知道,她祭祀的是蜀人的兩位祖先——望帝與叢帝。
成都平原,天府之國,但讓蜀人汗顏的是,與中原文明相比,巴蜀文明似乎只是長江中的一粒毫不起眼的沙石。公元前841年,中國,或者準確地說,應(yīng)該叫中原,就開始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此后到戰(zhàn)國末期的數(shù)百年間,各路諸侯縱橫捭闔,逐鹿中原,諸子百家也在盡情地寫意著他們的才情與智慧。遺憾的是,在巴蜀之地,一直到戰(zhàn)國時秦惠王后,蜀國古史才真正可與正史參照。而之前的那段歷史卻始終裹藏在層層迷霧中,留給后人的只是一段充滿悲情色彩的神話故事。
望帝與叢帝便是這段神話故事的兩位主角人物。
神話故事告訴我們,古蜀國先后有五位國王,據(jù)西漢揚雄的《蜀王本紀》:蜀王之先名蠶叢,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shù)百歲,皆神化不死。三帝之后便是望帝與叢帝。此五帝也是各有功績,比如蠶叢,這位巴蜀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主要功績便是“教民蠶!,而魚鳧則是“教民捕魚”,杜宇(即望帝)則是“教民務(wù)農(nóng)”?梢哉f,正是五帝的出現(xiàn),將古蜀蠻荒之地引向了文明。
渡入望叢祠,人很少,祠中古柏森森,顯得幽靜肅雅。饒過一段門屏,便到了二帝紀念堂。紀念堂正中端坐兩尊塑像,望帝居左,長須滿面,顯得老成持重;叢帝居右,目光炯炯,意氣風(fēng)發(fā)。望帝右手橫舉胸前,手指指向叢帝,似乎在說:“年輕人,好好干吧!彼芟耠m有尊卑之顯,但仍不失為一幅和諧的畫面。
  
二帝紀念堂



望帝與叢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間QQ空間 騰訊微博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騰訊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頂 踩
江油論壇 因您更精彩!
沙發(fā)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7-17 15:28:57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望帝杜宇,也算是一個外來戶。傳說大約西周初期,杜宇由朱提(今云南昭通)進入成都平原。他同江源(今祟州中西南)的女酋長梁利結(jié)合,取得當(dāng)?shù)赝林闹С郑蚨饾u取代此前的魚鳧王,改朝換代,成為古蜀國的第四位國王。據(jù)說在位期間,杜宇將蜀國的都城遷至汶山下的郫邑(故址在今郫縣城北,即民間傳說中的杜鵑城),同時致力于耕戰(zhàn),蜀國實力大幅度上升,開疆拓土,北達漢中,南至宜賓,東越涪水,西抵青衣江,成為西南泱泱大國。春秋初葉,來自長江中游荊地的鱉靈,也即叢帝登場了。鱉靈的來歷更加奇特,據(jù)后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荊鱉令(靈)死,尸隨水西上,荊人求之不得也。鱉令(靈)至岷山下復(fù)生,起見望帝,帝使鱉令(靈)鑿巫山,然后蜀得陸處!币簿褪钦f,鱉靈就是一具死尸復(fù)活而來的。
傳說終究是傳說,現(xiàn)在的研究已趨于這樣一個事實,鱉靈屬另一氏族,即巴族。他生長在楚地,楚地多江湖,因之深識水性,富有治水經(jīng)驗。他溯江西上,先到南安(今四川樂山市),后到郫邑見望帝。望帝知人善任。即以其為相。適逢洪水為災(zāi),望帝又委其以治水重任。他不負厚望開鑿玉壘山和金堂峽,使洪水分道下流,水患得平。
鱉靈最終接替望帝成為古蜀國的第五位國王,建立了開明王朝,而杜宇則過上了隱居生活。但這種王位的接替卻有著色彩各異的多種說法:
第一種:鱉令治水后,很受民眾擁戴,“望帝自以為德不如,以國禪與鱉令,為蜀王,號曰開明!保ā讹L(fēng)俗通義》)。而第二種說法卻顯得不那么和諧了,據(jù)說杜宇在鱉靈帶領(lǐng)人馬去治水之際,卻和鱉靈的妻子私通,鱉靈歸來,當(dāng)然是大怒,于是用武力將他趕走,自立為蜀王。望帝自逃之后,欲復(fù)位不得,死化為鵑,而且至春則啼,滴血則為杜鵑花(《四川通志》)。這也是“杜鵑啼血”來歷。
但從后來的很多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出,蜀人似乎對望帝寄予了更多的同情,甚至從望叢祠中的兩座王墓的大小與分布也能看出這種區(qū)別來。望帝墓居紀念堂正后方,規(guī)模龐大,頗具王氣;而叢帝墓則居于紀念堂的左后側(cè),規(guī)模也較望帝墓小許多。
口中念著“蜀魂千年尚怨誰”、“似向春風(fēng)訴國亡”的詩句,再看看兩帝并肩而坐的塑像,心里怎么也不是滋味。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藤椅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7-17 15:32:33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走出望叢祠,在心中埋藏已久的那股考本溯源的探尋之心似乎又被喚醒了。我知道,在郫縣附近,還散落著其他幾位古蜀國王的遺跡。機不可失,第二天,在公事了結(jié)后,我便開始了新的尋宗之旅。
首先便是尋找魚鳧城遺址。
傳說商代末期,魚鳧王派兵伐紂,反被土著偷襲得手,蜀國由此滅亡。關(guān)于魚鳧國破,古文獻的記載都寥寥數(shù)語。“魚鳧田于湔山,得仙,今廟祀之于湔。(《蜀王本紀》)還有一個版本的《蜀工本紀》則說:“(魚鳧)王獵至湔山,便仙去,今廟祀之于湔!保ㄒ《御覽》卷八八八)這就給后來的學(xué)者留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而現(xiàn)代的考古卻證明了魚鳧城的存在。1996年,成都市考古研究所會同溫江文管所在位于成都市溫江區(qū)萬春鎮(zhèn)報恩村發(fā)掘到了魚鳧城遺址,該遺址被列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1999年,再次對遺址進行發(fā)掘,又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遺物,其中石器100余件、陶器數(shù)十件,以及房址、城墻、墓葬等大量文化遺存。近年,經(jīng)文物考古部門發(fā)掘研究,該遺址呈六邊形,面積40萬平方米,距今4300~4000年左右。2001年被國務(wù)院批準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標很明確,就在萬春鎮(zhèn)報恩村,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驅(qū)車在郫縣至溫江的公路上幾乎打了一個來回,幾乎到了見人就問的地步了,卻無人知道報恩村的確切位置。正當(dāng)我失望至極地準備返回郫縣時,卻忽然看見路邊立了一個指示牌——魚鳧村,既然叫魚鳧村,那就必定和魚鳧有很深的淵源,于是停下車仔細打聽,終于在一個老大娘那里得到了一條較為準確的線索,從一個苗圃旁邊的一條水泥小道進去,還要拐兩三個彎,只能是邊走邊打聽了。好在里面岔道不多,且在當(dāng)?shù)卮迕竦闹敢拢芸炀偷搅宋覍ふ乙丫玫聂~鳧城遺址。
這是一個很小的土堆,上面立了一塊石牌,上面寫著“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魚鳧村遺址)”。然而在石牌后面,卻長滿了郁郁蔥蔥的莊稼,絲毫看不出這是一個城址。還是在一位村民的解釋下,才知道在我們來的這條寬約1.5米的村道,竟然就是當(dāng)年挖掘出來的古城址的城墻。


已成一片農(nóng)田的魚鳧村遺址



這條村道竟然就是遺址的城墻


調(diào)整大小 gs 026.jpg (86.21 KB, 下載次數(shù): 29)

調(diào)整大小 gs 026.jpg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板凳
發(fā)表于 2009-7-17 15:44:38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sc51873又學(xué)到一些知識!!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報紙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7-17 16:06:34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魚鳧城遺址看來是沒有什么收獲了,但尋宗的腳步?jīng)]有停止,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古蜀國的第二和第三位國王,也即柏灌和魚鳧的王墓就坐落在與郫縣毗鄰的溫江區(qū)。根據(jù)資料,魚鳧王墓位于壽安鄉(xiāng)火星村,俗呼“大墓山”。清乾隆《溫江年志》、嘉慶《溫江縣志》和民國《溫江縣志》均載:“大墓山,城北二十五里,相傳為魚鳧王陵!19857月,經(jīng)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很快就到了壽安鎮(zhèn),然而,當(dāng)打聽火星村時,卻一如上次一樣,村民們一個個都睜大了眼睛,再問古墓,也依然搖頭,甚至有一個太婆說這里哪有古墓,只聽說彭州那里有古墓。車子幾乎就在壽安鎮(zhèn)周圍兜圈,時間也已過去了快一個鐘頭,仍然毫無頭緒,望著地圖上醒目的標記,心里不由一陣失望。
這時已上到一條平整的公路,一打聽,原來這就是溫玉路,在一個岔路口,又遇到一對年齡較大的夫婦,趕緊上去,先問火星村,搖頭,再問魚鳧古墓,還是搖頭,完了,看來這趟真的白來了。忽然,大爺在遲疑了一陣后,說出了一個熟悉的名字:“你問的是不是大墓山?”這時我真想扇自己一耳瓜子,怎么就忘了問這個地方呢?這也許才是當(dāng)?shù)厝肆?xí)慣的稱呼。我趕緊說對對對,大爺就指著那條岔路,說下去抵攏倒拐,左行約五十米,有一戶人家,問那里的人就知道了。
按著指引很快就到了說的那個地方,原來,那千尋萬喚的魚鳧王墓就在這戶人家門前的一片樹林里。


從這條小道進去月50米便是王墓

這是一片雜亂的樹林,林地里雜草叢生,在通往這片樹林的小道的旁邊,有一個直徑約20米的圓形土丘,就在這個土丘一側(cè),立著一塊石牌,而在它之后,還有一塊年代更久遠的石牌斜躺在地上。兩塊石牌的內(nèi)容都是一樣的:魚鳧王墓。



魚鳧王墓

[localimg=180,135]2[/localimg]
這就是我一直在苦苦尋找的王墓嗎?我清楚地記得資料上是這樣描述這座王墓的:該墓座南向北,單冢墓,土冢,長85米,寬62米,墓高5米,占地3千多平方米。


透過雜亂的林木,隱約可見的土丘正是我苦苦尋覓的王墓
[localimg=180,135]3[/localimg]
這就是我們川人的一個祖先的墓地,不要說與黃帝陵或是望叢祠里那兩個王墓相比,就是與一般尋常人家的墓地相比,也是寒磣得不能在寒磣了。站在這里,我突然有一種茫然無措的感覺,作為一名普通的川人,來到這里我應(yīng)該懷著一種很虔誠的心情,來努力尋找一種血脈和淵源,尋找當(dāng)年從這里衍生的四川文化的根系。然而,望著荒蕪的一切,我覺得根本不配站在這里,在這里訴說虔誠簡直就是一種虛偽。
我很快地逃離了那里,那戶村民指著前方說,再有一公里就是你所說的柏灌王墓了。然而,我搖頭了,因為我知道,柏灌王墓比這里更加慘淡,連土丘也只是隱約可辨,再去那里,我會更加惶恐的。
我的尋宗之旅就這樣匆匆結(jié)束了。留給我的,除了數(shù)碼相機里的一張張照片之外,更多的卻是一種無名的痛楚。我真希望,那些傳說都是假的,沒有什么五帝,沒有那些古蜀文明,否則,如果九天之上,真有五雙先祖的眼睛在看著我們,我們這些生活在浮世中的后人們將作何以對。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地板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7-17 16:12:59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RE: 蜀地尋宗

魚鳧城遺址看來是沒有什么收獲了,但尋宗的腳步?jīng)]有停止,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古蜀國的第二和第三位國王,也即柏灌和魚鳧的王墓就坐落在與郫縣毗鄰的溫江區(qū)。根據(jù)資料,魚鳧王墓位于壽安鄉(xiāng)火星村,俗呼“大墓山”。清乾隆《溫江年志》、嘉慶《溫江縣志》和民國《溫江縣志》均載:“大墓山,城北二十五里,相傳為魚鳧王陵!19857月,經(jīng)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很快就到了壽安鎮(zhèn),然而,當(dāng)打聽火星村時,卻一如上次一樣,村民們一個個都睜大了眼睛,再問古墓,也依然搖頭,甚至有一個太婆說這里哪有古墓,只聽說彭州那里有古墓。車子幾乎就在壽安鎮(zhèn)周圍兜圈,時間也已過去了快一個鐘頭,仍然毫無頭緒,望著地圖上醒目的標記,心里不由一陣失望。
這時已上到一條平整的公路,一打聽,原來這就是溫玉路,在一個岔路口,又遇到一對年齡較大的夫婦,趕緊上去,先問火星村,搖頭,再問魚鳧古墓,還是搖頭,完了,看來這趟真的白來了。忽然,大爺在遲疑了一陣后,說出了一個熟悉的名字:“你問的是不是大墓山?”這時我真想扇自己一耳瓜子,怎么就忘了問這個地方呢?這也許才是當(dāng)?shù)厝肆?xí)慣的稱呼。我趕緊說對對對,大爺就指著那條岔路,說下去抵攏倒拐,左行約五十米,有一戶人家,問那里的人就知道了。
按著指引很快就到了說的那個地方,原來,那千尋萬喚的魚鳧王墓就在這戶人家門前的一片樹林里。


從這條小道進去月50米便是王墓

這是一片雜亂的樹林,林地里雜草叢生,在通往這片樹林的小道的旁邊,有一個直徑約20米的圓形土丘,就在這個土丘一側(cè),立著一塊石牌,而在它之后,還有一塊年代更久遠的石牌斜躺在地上。兩塊石牌的內(nèi)容都是一樣的:魚鳧王墓。



魚鳧王墓

[localimg=180,135]2[/localimg]
這就是我一直在苦苦尋找的王墓嗎?我清楚地記得資料上是這樣描述這座王墓的:該墓座南向北,單冢墓,土冢,長85米,寬62米,墓高5米,占地3千多平方米。


透過雜亂的林木,隱約可見的土丘正是我苦苦尋覓的王墓
[localimg=180,135]3[/localimg]
這就是我們川人的一個祖先的墓地,不要說與黃帝陵或是望叢祠里那兩個王墓相比,就是與一般尋常人家的墓地相比,也是寒磣得不能在寒磣了。站在這里,我突然有一種茫然無措的感覺,作為一名普通的川人,來到這里我應(yīng)該懷著一種很虔誠的心情,來努力尋找一種血脈和淵源,尋找當(dāng)年從這里衍生的四川文化的根系。然而,望著荒蕪的一切,我覺得根本不配站在這里,在這里訴說虔誠簡直就是一種虛偽。
我很快地逃離了那里,那戶村民指著前方說,再有一公里就是你所說的柏灌王墓了。然而,我搖頭了,因為我知道,柏灌王墓比這里更加慘淡,連土丘也只是隱約可辨,再去那里,我會更加惶恐的。
我的尋宗之旅就這樣匆匆結(jié)束了。留給我的,除了數(shù)碼相機里的一張張照片之外,更多的卻是一種無名的痛楚。我真希望,那些傳說都是假的,沒有什么五帝,沒有那些古蜀文明,否則,如果九天之上,真有五雙先祖的眼睛在看著我們,我們這些生活在浮世中的后人們將作何以對。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7#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7-17 16:13:50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RE: 蜀地尋宗

魚鳧城遺址看來是沒有什么收獲了,但尋宗的腳步?jīng)]有停止,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古蜀國的第二和第三位國王,也即柏灌和魚鳧的王墓就坐落在與郫縣毗鄰的溫江區(qū)。根據(jù)資料,魚鳧王墓位于壽安鄉(xiāng)火星村,俗呼“大墓山”。清乾隆《溫江年志》、嘉慶《溫江縣志》和民國《溫江縣志》均載:“大墓山,城北二十五里,相傳為魚鳧王陵!19857月,經(jīng)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很快就到了壽安鎮(zhèn),然而,當(dāng)打聽火星村時,卻一如上次一樣,村民們一個個都睜大了眼睛,再問古墓,也依然搖頭,甚至有一個太婆說這里哪有古墓,只聽說彭州那里有古墓。車子幾乎就在壽安鎮(zhèn)周圍兜圈,時間也已過去了快一個鐘頭,仍然毫無頭緒,望著地圖上醒目的標記,心里不由一陣失望。
這時已上到一條平整的公路,一打聽,原來這就是溫玉路,在一個岔路口,又遇到一對年齡較大的夫婦,趕緊上去,先問火星村,搖頭,再問魚鳧古墓,還是搖頭,完了,看來這趟真的白來了。忽然,大爺在遲疑了一陣后,說出了一個熟悉的名字:“你問的是不是大墓山?”這時我真想扇自己一耳瓜子,怎么就忘了問這個地方呢?這也許才是當(dāng)?shù)厝肆?xí)慣的稱呼。我趕緊說對對對,大爺就指著那條岔路,說下去抵攏倒拐,左行約五十米,有一戶人家,問那里的人就知道了。
按著指引很快就到了說的那個地方,原來,那千尋萬喚的魚鳧王墓就在這戶人家門前的一片樹林里。
這是一片雜亂的樹林,林地里雜草叢生,在通往這片樹林的小道的旁邊,有一個直徑約20米的圓形土丘,就在這個土丘一側(cè),立著一塊石牌,而在它之后,還有一塊年代更久遠的石牌斜躺在地上。兩塊石牌的內(nèi)容都是一樣的:魚鳧王墓。



魚鳧王墓


這就是我一直在苦苦尋找的王墓嗎?我清楚地記得資料上是這樣描述這座王墓的:該墓座南向北,單冢墓,土冢,長85米,寬62米,墓高5米,占地3千多平方米。


透過雜亂的林木,隱約可見的土丘正是我苦苦尋覓的王墓

這就是我們川人的一個祖先的墓地,不要說與黃帝陵或是望叢祠里那兩個王墓相比,就是與一般尋常人家的墓地相比,也是寒磣得不能在寒磣了。站在這里,我突然有一種茫然無措的感覺,作為一名普通的川人,來到這里我應(yīng)該懷著一種很虔誠的心情,來努力尋找一種血脈和淵源,尋找當(dāng)年從這里衍生的四川文化的根系。然而,望著荒蕪的一切,我覺得根本不配站在這里,在這里訴說虔誠簡直就是一種虛偽。
我很快地逃離了那里,那戶村民指著前方說,再有一公里就是你所說的柏灌王墓了。然而,我搖頭了,因為我知道,柏灌王墓比這里更加慘淡,連土丘也只是隱約可辨,再去那里,我會更加惶恐的。
我的尋宗之旅就這樣匆匆結(jié)束了。留給我的,除了數(shù)碼相機里的一張張照片之外,更多的卻是一種無名的痛楚。我真希望,那些傳說都是假的,沒有什么五帝,沒有那些古蜀文明,否則,如果九天之上,真有五雙先祖的眼睛在看著我們,我們這些生活在浮世中的后人們將作何以對。

調(diào)整大小 gs 040.jpg (104.58 KB, 下載次數(shù): 28)

調(diào)整大小 gs 040.jpg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8#
發(fā)表于 2009-7-17 19:43:16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拜讀了!長見識喲!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9#
發(fā)表于 2009-7-18 08:56:01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時光會淹沒一切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10#
發(fā)表于 2009-7-18 10:15:16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去了,看了,空手回來了.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江油論壇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權(quán)舉報:本頁面所涉內(nèi)容為用戶發(fā)表并上傳,相應(yīng)的法律責(zé)任由用戶自行承擔(dān);本網(wǎng)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如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權(quán)利人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刪除!舉報微信號:cxx1112c

版權(quán)所有:江油市圖圖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產(chǎn)業(yè)部備案/許可證編號: 蜀ICP備19040267號-2 川公網(wǎng)安備 51078102110006號 經(jīng)營性ICP:川B2-20200096

下載APP

找站務(wù)

申訴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