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戰(zhàn)旗鎮(zhèn)八洞橋——一座還保存有建橋圖樣的古橋 八洞橋位于S302省道八洞橋下游近百米處,地屬戰(zhàn)旗鎮(zhèn)三清村4組,距離戰(zhàn)旗場鎮(zhèn)(中和場)1.5千米,是舊時黎雅和戰(zhàn)旗之間的必經(jīng)之路。31°46'3.30"北,104°57'27.14"東。 八洞橋,東西向,是雙石三墩四孔平板石梁龍橋,全長19.36米,寬2.16米,厚0.41米,高2.7米,是芙蓉溪上第一座長度達20米左右的古橋。 八洞橋有這樣幾個突出的特點: 1.橋上存題記。西側(cè)墩下水方側(cè)面有0.46*0.68米的題記一則:“大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歲次甲戌季夏月下浣日……圣囗。梓潼囗囗徐案龍!睋(jù)此題記,此橋存世已經(jīng)261年。古橋常存,而地方志記載有限、橋頭碑記一般不存,橋上有題記者較少,口碑偏差較大,這些都是影響考察古橋歷史的不利因素。 2.橋墩由船形墩疊加而成 八洞橋的橋面很有特點。各有四層墩石,每層均似船形,各船上小而下大,漿砌疊加成墩。頂層似龍舟,龍尾高翹,腰身鑿?fù)心究祝粋龍首保存尚好,微抬切齒頂珠,力爭上游。下面三層均為船形:上船小,中船大,上船置于中船上,中船余船舷在外;中船小而下船大,中船漿砌在下船上,下船余船舷在外;下船置身河床板巖之上。倘若水漲,無論漲多高,都似船浮江上,橋搭船上之態(tài)。如此造橋工藝,在本地甚為罕見。 另外各層墩石下水尖處三方各鑿?fù)蟠质聪噙B,可能為運送石材而設(shè)。 3.河底潛藏建橋圖樣 八洞橋下游20多米處,有三幅建橋“圖樣”潛藏在水下的河床板巖上。三幅“圖樣”均是船形,并列等距開鑿于河底,小船“圖樣”長2.5米,寬處0.7米,中船“圖樣”長2.65米,寬處0.84米,大船長2.87米,寬1.36米。 從三個圖樣的數(shù)據(jù)分析,此地并不是八洞橋的造橋棄址,而是三層船形墩石的圖樣,屬于建橋草稿、藍圖。 “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惫胖蛘撸惨勒找欢ǖ慕蚍ㄊ叫惺。建橋之時,選址挑材,以勢造橋,有法之中無定法,故因地制宜繪出圖樣,以圖樣行事,大事易成。把建橋圖樣鑿于河床之上,歷經(jīng)兩個半世紀(jì)仍流傳至今,甚至于將來,橋圯而圖存,后人仍可按圖起事——建橋者對后人穿越時空的饋贈,不可謂不厚。 這座石橋為什么叫八洞橋呢?帶著這個疑問離開了這座奇橋;丶液,同行上潼人賦詩說此橋: 水底藍圖在,石橋三百年。 昔人飛鳥去,大智老龍眠。 遠(yuǎn)道從新轍,清流下左綿。 憮然疑八洞,名亦似玄玄。 ——八洞橋水底巨石之上鑿有橋礎(chǔ)圖稿
IMG_9254.JPG (111.78 KB, 下載次數(shù): 5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0 22:19 上傳
IMG_9229.JPG (170.19 KB, 下載次數(shù): 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0 22:19 上傳
IMG_9232.JPG (153.11 KB, 下載次數(shù): 5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0 22:20 上傳
IMG_9253.JPG (148.81 KB, 下載次數(shù): 5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3-20 22:22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