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免费在线观看久_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顶级AV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

搜索
4今日 5360主題

收藏本版 |訂閱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3-21 21:33:55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61#
【二十六】太平鄉(xiāng)文家大院——一座大型清代民居院落
   網(wǎng)友霞光秋葉梧桐介紹,太平鄉(xiāng)南山村有文天祥后裔修建的文家老房子,甲午歲末,有幸見到了這座大型的清代四合院。
   一.初見文家大院
   曾在鹽亭縣見到幾座清代民居院落,當時就想,涪城游仙怎么就沒有這樣的民居古建呢?2015年2月6日,當文家院老房子出現(xiàn)在面前時,同行幾人均感震撼。
   文家大院,又稱為文家老房子,位于游仙區(qū)太平鄉(xiāng)南山村8組,經(jīng)緯31°39'22.90"北,104°54'8.79"東,坐北偏東30°,背靠文家墳地所在的淺崗,左右有矮山相護,前臨“凵”形壩田,芙蓉溪林家河三面縈繞,所居乃富樂之地。
   文家院為方形四合院布局,邊長30余米,占地1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00平方米左右。
   二.走進文家大院
   龍門子前設(shè)八字墻,下部石板,上部土磚。七步石梯上門,門神是舊時所描,門前各置半桶,地基、門檻均用石材,門廳兩側(cè)各通一間側(cè)室。再側(cè)是擺放農(nóng)具的外廊和飼養(yǎng)牛羊馬雞鴨的圈、廄。
   三步石梯到院內(nèi),院壩和廊道全用石板無縫拼成。院壩面積當在300平方米以上,其中有飼養(yǎng)家禽的蓄水池,洗衣臺等設(shè)施。三梯上左右?guī),各五間,通面闊30米,進深7.7米。房屋基本為居所,石基土木身青瓦覆面,其中右側(cè)有部分改建成兩間二層紅磚樓房,左側(cè)居室后是廁所,養(yǎng)豬。
   左右7梯,中9梯上正屋。正屋石基木身懸山小青瓦。屋基高于院壩約1.5米,用長2.5米、厚0.5米的大型條石碼砌,廊道邊沿設(shè)石欄護板,素面無雕,以鏨痕為飾。
   正屋五間,面闊25.5米,進深5米,中為堂屋,左右為臥室,再左右各接修偏房。廊道兩步椽,檐柱抱大,柱礎(chǔ)扁鼓,其中鼓架八面,基座四方,上面雕刻祥草瑞獸。廊道右側(cè)修地樓,與主體建筑相連。
   不管是廂房還是正屋,建筑修筑都特別注意了防潮問題,基礎(chǔ)和墻體下部用石材,也可能正因為這個原因,木柱,板墻和土墻受潮很輕微。
   三.文家大院以堂屋規(guī)格最高
   五間正房中,以堂屋規(guī)格最高。堂屋全穿斗式木結(jié)構(gòu),柱枋間以木板為主,補修少量磚墻,其余各間或立木墻或砌土磚或夯土墻,上架隔樓。堂屋木門彩繪一手持如意一手捻須的財神,繪工精美,色彩古樸。一般房屋的窗欞是方形木格,而堂屋卻是鏤空雕花木窗,內(nèi)容有猴子、仙鶴、花草等。
   堂屋內(nèi)5步椽,連同前廊計7柱落地,脊高7米,檐高4.5米。四壁大多為木質(zhì),后壁全設(shè)神龕,除文氏先祖神位外,另設(shè)藥王神龕、土地神龕和綜合性神龕等。左右木質(zhì)裙板上還保存著一些殘缺的張貼物:1張是刻印《生誕》,上面記錄著華夏諸神的誕辰時間;1張是手寫《文氏同宗會臨時簡章》,列九條,內(nèi)容涉及辦學(xué)、入會、會刊、文氏同宗總會圖記、產(chǎn)業(yè)、捐資等方面信息,指出“開辦發(fā)起人文和笙捐百元,文澤銑、文孟濤、文成章捐二十元”;1張為新故文星強跨鶴登仙推算祭祀時間的紙條;1張為清代科舉應(yīng)試錄取通知書,上有“恭報”、“囗囗囗老爺,愚外男,奉”,“上書房行走,國史館纂修高考取新進”,“京報聯(lián)科及第”等殘字。
   四.文家大院外
   1.鎮(zhèn)宅石碑
   文家大院前竹林蔥蘢,有直徑達兩米的磨盤石。屋后正中有一塊“敕令石敢當”,上有“修設(shè)三元金碑囗囗,鎮(zhèn)壓地脈神碑”,護碑善神為四大天王名號,“太歲庚申年十二月十八日谷旦”,刻培脈鎮(zhèn)邪風(fēng)脈詩一首,畫符幾道,是一塊鎮(zhèn)宅石碑。
   2.輩份最高的墓碑——文金鼎,楊孺人夫婦墓碑
   院后文氏墓冢眾多,有碑可考的,以文金鼎,楊孺人輩分最高。其為仿木結(jié)構(gòu),存墓板和雕花前墻,前墻三開間,共雕刻14幅圖案,共計46個戲劇人物形象。中柱有聯(lián):“厚福鐘厚地,同穴自同心!蹦贡谖母镏斜昏彸删κ托蟛,后復(fù)立。碑額:“有恒二人!辈糠直娜缦拢
   清文公金鼎大人,宅楊孺人之墓。公諱金鼎,系正敏公長子也。賦性明敏,處事和平,少習(xí)儒業(yè),未第,既而勒理家政,克紹前修。元配李太孺人,生有男二,俱教以詩書。后繼室楊孺人性溫惠,撫前子如己生,復(fù)男二女一,公轉(zhuǎn)教之以武事,雖有志,未逮其能,心至矣。公生嘉慶己未年一月二十六日子時,卒咸豐庚申歲十月十三日丑時。公逝,孺人猶殷殷,誠以勿墜先緒為……公協(xié)厝用勒貞珉,以志梗概云爾。王(心)田撰并書。
   大房堂弟貢生金囗,二房堂弟武生金蘭,三房堂弟監(jiān)生金魁。二胞弟金海,三胞弟金笏,四胞弟監(jiān)生金莖。侄資睿,資智,資理,資昭,武生資慧,武生資源,武生資遠,資章。祀男:資聰媳殷氏,資囗媳母氏,資明媳蕭資儒李氏,資芹白氏,孫:耀彰,耀謙,耀宣,耀廷,耀朝,耀家,耀國,耀品,耀彩。同治七年又四月吉日建。
   3.文金鼎兒媳——文李氏墓
  墓碑低矮而長方,在江油龍鳳魯班橋附近曾見過此種碑型。部分碑文:堂孫文德一撰,姻萬姚槐廷書。大房資聰媳殷氏;二房資明媳肖氏;幺房資芹媳白氏。義男文耀廷媳肖氏;趙元發(fā)媳趙氏。子婿王德俊大姐;秦發(fā)睿幺姐。祀男:文耀朝劉氏,文耀國范氏,耀嘉陳氏,耀正寇氏,耀品劉氏,耀章李氏,耀趙,耀杰姚氏,耀發(fā)任氏。祀孫:文德均,文德永,文德遠,文德成,文德春,文德有……大清宣統(tǒng)二年陽月念二日未時立。
    4.文金鼎之孫——文耀國墓
   額雕天官賜福,刻“壬山丙”。墓聯(lián):“欲想音容但抔土;思觀模范惟豐碑!蹦贡畟(cè)接抱鼓石獅。碑文——
   故顯考文公耀國老大人墓。公諱耀國,資儒公子,儒配氏李,育子十,公居三。性聰慧,幼讀詩書,潑曉義理,以弟兄浩繁,未能精進,遂業(yè)農(nóng)而棄學(xué)焉,勤儉持家,和睦弟兄,鄉(xiāng)黨咸欽。生同治甲子年冬月十二亥時,沒民國丙寅年八月初九亥時,享年六十三歲。配范氏,育子三女一。
   胞兄:耀朝,耀廷。胞弟:耀嘉,耀正,耀品,耀趙,耀章,耀杰,耀發(fā)。奉祀:長男德均媳范氏;次男德成媳沈氏;三男德禮媳李氏;子婿:王朝元。孫:星義,星仁,星弼。
   中華民國十六年歲次丁卯季春月。
   5,文耀國之妻——范氏墓
   墓碑被摧毀成五塊,后人干拼后,用鐵絲捆綁加固。
    墓聯(lián):姆儀百代推歐柳,懿范千秋繼郝鐘。
   故妣母文宅范老孺人之墓。孺人氏范,耀國公原配也。李氏生子十,……/氏,歸公相夫敬姑,鄉(xiāng)業(yè)稱賢,賦性慈良溫和,雖……/后,十妯娌皆欽服而不敢慢。育子三女一,皆耕讀……/克勤克儉,家道興隆,賢媛不亞郝鐘歐柳。生同治帝癸/酉年冬月廿七日辰時,沒于民國丙寅年……/享壽六十六歲。茲勒石以志不朽。
    胞兄:耀朝,耀廷。胞弟:耀加,耀正,耀品,耀趙,耀章,耀杰,耀發(fā)。奉祀:長男德均媳范氏;次男德成媳沈氏;三男德禮媳李氏;子婿:王朝元。孫:星義,星仁,星弼。
   中華民國十六年歲次丁卯季春月下浣谷旦。
   6.1954年的墓碑——范氏墓碑
   1954年,對于你來說,也許就是一個具體的年份而已。但是戰(zhàn)亂初平,稍后又經(jīng)歷三年困難時期和十年文革,老百姓立墓碑的事情是很罕見的。所以上世紀5、6、70年代的墓碑,當十分稀少。
   石碑長方,碑云:孺人出自名門,幼承母教,溫良恭敬,十九歲通文府,賢淑貞靜,勤于耕織,孝侍翁姑,和于妯娌,教子嚴格,族鄰稱頌。育二子三女,生于甲午年臘月十日戌時,歿于民國三十囗年八月初一日戌時,壽囗十五歲,銘石以志不朽。公元一九五四年臘月一十八日。子文星剛,文星強……。
   五.文氏族人是文天祥后裔
   據(jù)說此老宅后裔均是宋末政治家,文學(xué)家,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后裔。此行時間緊迫,未得口碑,謹引用何玉祥文——
    “文家老院子之老,沒有人能說清楚。據(jù)文家后人講,大院堂屋在解放初期曾掛有一塊匾額,上面文字是[url=] 文天祥[/url]擔(dān)任丞相時當朝皇帝親筆題寫。文家人說,記憶中的文家老院子極為宏偉,前左側(cè)有馬廄,后左側(cè)有花園,正面有碾坊、魚池等。在文家后人手中,至今還保存著一本族譜,是清代先祖文丙填寫。在該院后10米處是文家主墳,有文字可辨最早的為清同治七年文公□□□之墓!

    離開文家老宅,真為它歷經(jīng)歲月而幸存下來而欣慰。此宅古舊,與外地高規(guī)格的民居古宅相比,雖顯破陋和寒酸,但很有地方特色,實為游仙區(qū)古民居之遺珍,值得好好保護。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江油論壇 因您更精彩!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3-21 21:39:52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62#
【二十七】南山寺九龍碑和佛爺巖造像
    游仙區(qū)太平鄉(xiāng)有狀元街,此狀元是與南山寺有關(guān)楊狀元。太平鄉(xiāng)南山寺,由南山寺本部、水觀音和佛爺巖三部分組成。
    一.南山寺概況
    南山寺本部位于南山村3組,距太平場近兩里,坐南向北,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先后憑山勢逐步上升,建有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堂、玉皇殿、武圣殿、文殊殿等殿宇。住持朗修,鎮(zhèn)寺之寶九龍圣恩碑。
    寺廟碑記載南山寺有八大景點:“巍巍南山祥云開,重重殿堂對雨臺。靈泉滴出白鶴嘴,后山更有佛爺巖!薄澳仙剿履饲旯艅x,位于江、梓、綿三縣交界處,坐落在距太平場鎮(zhèn)西北一里的梅子坡左側(cè),靈山蒼翠,是一座把古建和風(fēng)景融為一體的佛教圣地。素有雨臺山、晾衣石、靈泉、白鶴嘴、蚌殼石、佛爺巖、狀元墳和娘娘墳等八大景點吸引著游人頻臨南山。”
    二.南山寺的廟史
    要研究南山寺的廟史,離不開地方志的記載和南山寺的傳說。
    清同治《直隸綿州志》載:“太平樓,治北太平場西半里許,遺址尚存,山阿有南山寺。明王統(tǒng)《碑記》:‘明皇幸蜀駐蹕于斯,聞祿山既誅,喜曰:天下太平矣!’命建樓以記之,今寺(南山寺)距樓址僅五百步,不知建于何時。有前宋寶慶年間碑石,刻刓缺,無從辨認。古跡湮廢,不獨斯樓斯寺為然矣!薄澳仙剿,治北九十里太平樓西,寶慶初建,萬歷中重修。相傳唐明皇幸蜀,駐蹕于此,聞祿山既誅,喜曰:‘天下太平矣!’命建樓以志之,今院距樓址約五百步,豈亦當時所建耶,有萬歷六年禹江王純碑記尚存!
    相傳安史之亂時,玄宗攜眷近臣避亂入川,經(jīng)梓潼七曲山,夜宿太皇鋪。隨行川籍楊姓狀元,私下與皇偏妃狄娘娘星夜私奔,情馳太平涪水,險渋芙蓉溪,后徒爬山梁,晾曬藍衫,風(fēng)寒侵襲,急勞暴疾,雙亡于此。民感貴氣臨址,將倆視為神靈安葬,留下狀元墳和娘娘墳,并建寺廟,塑亡者之像供人燒香叩拜。因楊狀元身著藍衫,此廟取名藍衫寺,時過境遷,慢慢就變成了南山寺。因唐玄宗聞狄妃出逃,頓時大怒,欲株連九族,但安祿山被誅為天大好事,開心之事,當務(wù)之急是班師回朝,狄妃之事暫且放下。幾月后,太子李亨唐肅宗繼位,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狄妃之事也免予追究。當?shù)毓賳T、百姓為此感恩而建太平樓、立九龍碑。
    又據(jù)廟中三方古碑和今刻石碑,對太平南山是的廟史可作如下梳理——
    太平鄉(xiāng)南山寺,以傳說初建于唐初,以縣志所記“宋寶慶間碑石”,初建于南宋寶慶年間,廟中清碑則有兩說,乾隆十六年《修佛碑記》說“初建于唐初,興盛于明代”,乾隆四十三年殘碑說“肇自元朝”。
    南山寺屢遭蹂躪,以致院宇頹毀,金容廢燼,故在明清兩代都經(jīng)過反復(fù)修復(fù)。縣志所記的《萬歷六年禹江王純碑記》、《南山寺明王統(tǒng)碑記》和流傳于今的成化十四年九龍圣恩碑正是“興盛于明代”的實物見證。至清朝乾隆十六年,住持僧柏賢募化復(fù)建,今存《修佛碑記》。乾隆四十三年,住持玄敏增修,有殘碑作證。同年,梓潼知縣朱簾著僧會司頒刻因楊家寺宗教案而立的“圣恩碑”到梓潼各寺觀,南山寺今存《圣恩碑記》。南山寺在道光四年、光緒元年、民國十四年等時間,又經(jīng)過多次修繕,成為一方很有影響的禪院。解放后的1958年,廟中神像被搗毀。1972年,古廟被拆毀,成為一片廢墟。1990年,有臺胞回鄉(xiāng)探親談及復(fù)建之事,未果。1992年,臺胞回鄉(xiāng)探親,復(fù)議其事,全鄉(xiāng)信善踴躍投工捐料集資,當年秋動工,僅半年即建成九間大殿十間配套住房等。

三.南山寺的古跡
1.南山寺鎮(zhèn)寺之寶——九龍圣恩碑
南山寺九龍圣恩碑,又名九龍碑,萬歲碑,由碑座、碑案和碑身三部分組成。
碑座為扁圓柱形,前沿有殘,正面鑿三階石梯,側(cè)面浮雕浪花。碑座之上立四足碑案,碑案以力士為足,案下刻盛開蓮花,案背刻字:“詩曰:梓匠興功在寺中,左右二鳳九條龍,中位常坐皇帝走,世代留名圣古蹤。成化十四年仲二月二十二日乙卯!
九龍圣恩碑通高1.38米,其中碑身高0.94米,厚0.22米,寬0.54米。碑身正面中間刻“祝厳皇帝萬嵗萬萬嵗”幾字,兩側(cè)各雕三條龍,碑首雕雙龍雙鳳,計中間皇帝龍位,其數(shù)九龍。碑上龍鳳穿行于云中,讓石碑富有生氣,加之幾百年香火熏陶,又顯出幾分靈氣來。碑背面摩刻連枝花紋。
南山寺的九龍圣恩碑是什么性質(zhì)的石碑呢?
此塊石碑有時被認為是御賜九龍碑,該石碑還存在一些瑕疵證明次說當誤。1.石碑正面精美而側(cè)面和背面下部粗糙,這讓石碑規(guī)格有所降低。2. “祝嚴”(或嚴祝)二字難解,“嚴”可釋為尊敬、尊重之意,但二字相連不符合常有的習(xí)慣。3.刻于石碑的詩詞規(guī)格較低!拌鹘撑d功在寺中,左右二鳳九條龍,中位常坐皇帝走,世代留名圣古蹤。”此打油規(guī)格不高,連秀才水平也不及,可能為水平不高的寺僧、游士或熱心居士所為。綜上,此碑不可能為高規(guī)格的九龍碑,或因后人為包裝寺廟而產(chǎn)生。
九龍圣恩碑可能是民間自發(fā)雕刻的產(chǎn)物。1.太平鄉(xiāng)、太平樓、狀元街、南山寺、藍衫寺、狀元墳和娘娘墳等等地名或參觀點,都與唐玄宗入川逃難發(fā)生的楊狀元和狄娘娘私奔傳說有關(guān)。我并不相信這個事情曾真實存在,但是因附會傳說而產(chǎn)生寺廟、古跡的地方應(yīng)該比比皆是,此南山寺就如此。2.民間雕刻九龍碑、萬歲碑應(yīng)該并不違制,在本地就有相似的例子。游仙區(qū)柏林鎮(zhèn)絡(luò)水寺嘉慶二十五年由廩生馮蔚文所撰寫的廟史碑記就寫道:“住持崑海者,亦有奇志者也。又與奇人謀:培文昌殿以崇文教,立萬歲碑以祝萬年!3.龍碑是古之鄉(xiāng)人所聘匠人所雕刻,既寄托南山寺曾有皇家貴氣降臨之意,又提供一個廟方和信士對當朝者表忠心的平臺,以達到寺廟旺盛長久的目的。
也就是說,南山寺的九龍圣恩碑可能是本地鄉(xiāng)民自發(fā)制作的一塊特殊石碑,是古時造萬歲碑的一種特殊民間文化體現(xiàn)。
2.梓潼楊家寺宗教案的見證——圣恩碑記
已經(jīng)在鳳凰鄉(xiāng)木龍觀、魏城鎮(zhèn)石堂觀、關(guān)帝廟、圣水寺幾地看到過內(nèi)容相似的碑刻。此碑刻對寺廟田產(chǎn)山林的四至范圍進行了銘碑公示。
圣恩碑記
特授四川直隸綿州梓潼縣正堂軍功加五級隨帶紀錄十二次 /朱。為申明禁令事:照得乾隆三十一年奉行定例:凡士民建修/之寺廟,施舍之田產(chǎn),但許僧道經(jīng)管,不許山主把持爭奪,將/廟檀越名色,一概革除,仍行勒石示禁,因遵奉示諭在案。/梓邑寺廟,猶多山主把持,如楊俊秀倚恃楊家寺山主,擅行驅(qū)/逐寺僧,逼迫元璘自刎身死,現(xiàn)已詳明,將楊俊秀照威逼人/致死律治罪,合。再申明禁令,出示曉諭為此,示仰合屬士民、僧/道人等知悉。嗣后,凡寺廟山主檀越名色,概行革除,倘/敢仍前倚恃山主、把持寺廟,滋擾生事者,許該僧道具稟僧會司圣傳,/本縣以憑嚴拿,按法重懲,決無寬貸。毋違碑示,永囗示禁。/
四至邊界:東至石囗河直上大山頂,南至后山頭分嶺為界,西至……,/北至河溝分水為界。占有杜家河地一叚,二處共載糧五錢一分七厘。
乾隆四十三年孟冬月上浣之吉。本山住持僧囗囗玄敏;法徒祖照,祖宣,祖囗;徒孫:濟……。/囗友心意。
3.柏賢老僧重振南山寺——修佛碑記
此碑是四方碑,碑帽四角飛翼,寶頂球形,一面刻序,三面列名。
修佛碑記
南山寺者,相傳肇自唐初,盛于明季。厥后,屢遭蹂躪,以致院宇頹毀,金容灰燼。迨我朝/天子定鼎之后,雖有僧重修后殿一座,而前殿尚成坵墟。幸有老僧柏賢者,丙寅來茲,慨然興思,募十方信善,大建前殿、裝修/囗佛、造鐘鼓,置什物等,又將常住田地開墾挑堰,雖不克盡復(fù)前徽華大概,已足觀矣。至是,爰有柏囗之成,徒定安者。住持僧皆不/(親)勞,募化藏經(jīng),將龍牌裝金,另修正佛一尊、阿難迦葉兩位,補修韋陀老像。由是,殿宇聳峙,金像燦灼,較之古剎,尤加隆昌。囗囗/囗囗誠篤,眾信善之踴躍從事,而始成此善果也。厥工告成,因刊石銘志不朽云。
住持僧上柏下賢;徒德靈、茂山、定安;徒孫普昭、法空。
皇清乾隆十六年黃鐘月中浣谷旦。星沙游士凌逢辰沐手敬撰。
四方碑三面刻捐資姓名近二百,部分捐資名單如下:會首戴會國銀一兩,何瑞安銀五錢,會首謝恭仁。何宗藏銀三兩,李玉盛修觀音一尊,唐正仁四兩二錢,僧善財銀一兩,僧示監(jiān)、明月銀一兩,梁登澤銀二兩,譚定候銀一兩,鄧文魁八錢六分,董門魯氏……
4.殘碑及一方現(xiàn)代碑刻
(1)乾隆四十三年碑刻
碑額刻“阿彌陀佛”四字,右六列為序文,字跡剝蝕難辨,有“古剎南山寺,肇自元朝”,“感應(yīng)數(shù)十萬載,一向太平”,“住持僧玄敏,心意鐘神”等句。下款“大清乾隆四十三年又十月初三日”。
(2)修復(fù)南山寺功德碑
南山寺是祖國古老文化遺產(chǎn),《綿陽縣志》已有記載:“綿北九十里有南山寺!彼踅ㄓ谔瞥酰⒂诿骷。厥后,屢建屢遭蹂躪,以致院宇積興,金容廢燼。迨至明朝成化十四年,又有復(fù)建。至清朝乾隆十六年、四十一年、道光四年、光緒元年、民國十四年等,歷年復(fù)建,始成一座清凈禪院。一九五八年搗毀神像,一九七二年拆毀廟宇,成為一片廢墟。在黨的宗教政策指引下,一九九〇年,海外臺胞回大陸探親曾暢談其事,但無能為力。一九九二年,又有臺胞回大陸探親,復(fù)暢議其事,全鄉(xiāng)人民都一致贊同,踴躍集資,自帶口糧,投工捐料。當年秋動工下基砌磚架屋蓋瓦,僅半年時間,九間大殿十間住房廚房廁所和圍墻基本竣工,整個面積十畝。為了紀念其事,茲特將臺灣同胞和大陸遠近各界善友居士姓名金額列下,流傳千古,永垂不朽。
臺胞捐款:謝景陶2900元,梁伯倫2700元,殷國發(fā)2700元,崔清云900元,蔡天元100元。建委捐款:蔣伯齡100元,李進清1500元,謝敬之1400元,劉金祥1000元,李清萬1000元,張萬廷650元,楊安國600元,梁澤祥500元,謝大潤500元,趙相廷530元,謝正全500元,劉存英500元,羅昌全460元,劉廷義400元,李進煥400元,蔣明倫350元,賈耀發(fā)340元,謝正樞310元,劉錫斌300元,陳正福250元,羅崇玉210元,王繼財210元,戴素貞200元,田桂英200元,劉伯榮400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一九九三年歲次癸酉季夏月望八日。
  四.南山寺水觀音
    南山寺水觀音在南山寺本部后西南側(cè)半里近山頂處,有古泉井一口,鄉(xiāng)人在此新建石屋、亭榭、滴水觀音殿、念佛堂等。當?shù)貍髡f此泉水能治百病,曾有一個多年不孕的婦人喝了此水后喜得貴子。現(xiàn)在的來游者也常作揖、取水、丟幣等,有人送匾“靈泉顯應(yīng)”。

  五.太平鄉(xiāng)佛爺巖摩崖造像
    從水觀音翻山計10分鐘路程到蘆橋村5組佛爺巖。佛爺巖造像,據(jù)專業(yè)資料記載為明代造像,數(shù)量為12龕。(太平有佛祖村滴米遺址、酒店村佛爺崖、南山村九龍碑和蘆橋村佛爺巖幾個明代留存。)
    佛爺巖摩崖造像在佛爺廟陋屋之中,后壁山崖,其中一臂展見方、4米許高的天然凸出砂巖是密集造像依附的主體。這些造像風(fēng)化嚴重,肢體、五官、衣飾還存在一些粗略的形體,個別龕細節(jié)保存較好,共計16龕59尊造像,均被濃妝彩畫,少部分有殘缺者被信徒用它物修補描刻,彩畫描刻和修補均粗陋。另有4殘龕,幾乎不辨。
    這些造像龕里,7像、5像、4像、3像、2像、1像龕均有,其中5像龕和3像龕都有4龕、數(shù)量最多。正面主龕5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尊結(jié)跏趺坐,圓形頭光,著通肩袈裟,腰無繩結(jié)。主龕上部為觀音龕,3像,龕頂刻“普陀山”三字,龕外有聯(lián):“新裝大士像,慈悲廣無邊!5像龕的還有以三世佛兼釋迦二弟子為內(nèi)容的,4像龕的以二世俗人及陪侍像為內(nèi)容,3像龕的以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為內(nèi)容,6像龕的以三佛二弟子一世俗人為內(nèi)容,2像龕的有以供養(yǎng)人為內(nèi)容的。這些神像一般著通肩袈裟,大多是桃形頭光。保存最好的是左后壁四龕,其中一龕3像,主像趺坐三層方形須彌臺上,陪像立蓮臺之上,座前有香爐,兩側(cè)是內(nèi)向狻猊。
    右后壁有題刻兩則,一則:“佛爺巖諸大神像,不知創(chuàng)于何時。/風(fēng)雨飄搖,相貌頹敗,乃有羅氏母子目睹,心惻誓愿彩畫。尤幸/眾姓樂助,謹將捐名錄后:/地主羅王氏四百文,地主羅定泰千二文,地主羅智遠千六文,賈全文四百文,王熙亭三百廿文,張崇禮四百文,申朝福二百文,滕順發(fā)四百文。大清光緒廿三年冬月谷旦立!绷硪粍t:“為善最樂。作善留名見,囗心囗囗知。佛爺巖諸大神像,前朝至今,年成歷久,風(fēng)雨飄/淋,神像朽敗。士民見,心難忍,彩畫金身,爰是/鳩集首事,募化四方,善眾不吝錙銖,(慷慨)樂助,謹將捐名錄后。首事:羅浩遠四千,王容楷、王正倫、羅定超、姜王氏、李王氏各捐錢三千。趙克勤。蒲金山、劉明元、鄧仕爵、梁仁銀、劉代錫各捐錢一千文。蒲本武、譚均德、蘆國興、唐開鎰、羅龍培、謝建順各捐錢一千文。唐仕登、鄧永齊、李秀明、劉永祿各一千文。梁仕金、岳才文、戴玉奇、李前和各七百文。劉永榮、熊正富、熊正華各四百文。中華民國四年仲春月。金石囗才功囗。”
    另寺前大石上嵌“功果不昧”碑記:“果不昧。此地佛爺廟,古跡也。(啟)創(chuàng)前代,屢顯神囗。奈……/艱辛。信囗謝誠一由此經(jīng)過,偶有所感。是以邀集眾善……,/請匠石造囗北平臺,今功成告竣,勒石以志。/謹將眾善姓名列后:……(名單略)中華民國二十年歲次辛未仲春月下浣吉日立!
    佛爺巖附近有一棵大柏樹,掛牌編號為游仙區(qū)MO.024。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3-21 21:43:58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63#
kutibu 發(fā)表于 2015-3-21 21:30
沒想到四川還有人做這種捕獸套,建議LZ整理一下發(fā)表到《文物》《考古學(xué)報》、《考古》不然可惜了這么好的資 ...

業(yè)余非專業(yè)走走,好多東西都談不上準確,還談不上發(fā)表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3-21 21:45:55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64#
青蓮孤客 發(fā)表于 2015-3-21 21:25
這個很有意義,贊!

前不久把芙蓉溪西源杜家河從太平走到了本覺院水庫,再上游還沒去,江油段的水質(zhì)太好了,感謝江油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3-21 21:46:59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65#
zzhdiyi 發(fā)表于 2015-3-20 23:23
綿羊的芙蓉溪和我們大江油有毛關(guān)系

芙蓉溪東源戰(zhàn)旗河和西源杜家河匯流于游仙區(qū)太平鄉(xiāng),至此叫芙蓉溪。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3-21 21:47:46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66#
一客 發(fā)表于 2015-3-21 06:09
田野調(diào)查,李戴和朋友們辛苦了!數(shù)據(jù)詳實,圖文并舉。

:handshake感謝威武的一客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3-21 22:12:59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67#
如有走此路線的朋友,可計劃兩天,純走路的話,30余千米1天也行。路途中請愛護環(huán)境,不留垃圾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發(fā)表于 2015-3-21 23:47:21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68#
我的家鄉(xiāng)就是漂亮戰(zhàn)旗😊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發(fā)表于 2015-3-22 00:19:42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廣東
69#
婆婆的娘家父親,白沙坎的劉家,就是在芙蓉溪支流水碾河戰(zhàn)旗白沙村段,民國初年開了很多碾米坊,染布坊。解放后被和諧了,我小時候走過白沙村往黃連椏須過河上的古石橋。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發(fā)表于 2015-3-22 11:30:44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70#
樓主對橋真是情有獨鐘哦sc51811

回復(fù) 收起回復(fù)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江油論壇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權(quán)舉報:本頁面所涉內(nèi)容為用戶發(fā)表并上傳,相應(yīng)的法律責(zé)任由用戶自行承擔(dān);本網(wǎng)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如存在侵權(quán)問題,請權(quán)利人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刪除!舉報微信號:cxx1112c

版權(quán)所有:江油市圖圖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產(chǎn)業(yè)部備案/許可證編號: 蜀ICP備19040267號-2 川公網(wǎng)安備 51078102110006號 經(jīng)營性ICP:川B2-20200096

下載APP

找站務(wù)

申訴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