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mplate/sc518/static/image/ico_lz.png)
樓主 |
發(fā)表于 2011-5-24 13:27:08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9#
沿怒江峽谷北上,我們徒步走過那片原始叢林
下午1點,貢山縣城,此時,白熾的驕陽直射頭頂,高原獨特的紫外光尤其刺眼,仔細地打量,貢山街頭已變得我全然不相識,恍如隔世。
2000秋天,我獨自來到貢山,又獨自走進獨龍江峽谷,去尋找傳說中的文面人,她們那蝴蝶般花紋的面龐以及在大山中堅忍不拔的性格,以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對待命運的坎坷讓我崇敬不已。
十年后的今天,再度來到文面人的故鄉(xiāng)已物事全非,縣民委的人告訴我,當(dāng)年我曾看望過的文面老人枉梅列,阿妮等都已去逝,而文面人作為獨龍族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正逐漸隨老人們的離去而消失。
數(shù)年后,人們再也看不到文面人了,然而一種文化的消失只能被一種更先進的文化所替代,所以無所謂悲天憫人,也無所謂不能再現(xiàn),要慶幸的是古老而偏遠的獨龍族人今日的生活更加接近現(xiàn)代文明,更加與城市人一致化。
在貢山郵局給朋友寄了卡片,我們便搭乘大巴去了丙中洛。給司機說好,途徑怒江第一彎時,要稍停片刻,我們需要合影留念,司機欣然答應(yīng)。這樣的要求在這條線上已成慣例了。
3.JPG (21.36 KB, 下載次數(shù): 24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0:52 上傳
怒江第一灣——距丙中洛22公里
6.JPG (157.1 KB, 下載次數(shù): 25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0:53 上傳
黃昏中的丙中洛
3=1.JPG (330.04 KB, 下載次數(shù): 26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0:53 上傳
7.JPG (295.55 KB, 下載次數(shù): 30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0:54 上傳
又一個黃昏的降臨,丙中洛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是一個賦予了傳奇色彩的地方。
曾看過美國人希爾頓著的《消失的地平線》,記載了二戰(zhàn)時期一架載有兩名英國外交官,一名女傳道士,一名被通緝的美國經(jīng)濟詐騙犯的小型飛機被劫持降落在這片山谷所經(jīng)歷的一切。
希爾頓描述到:香格里拉呈現(xiàn)給你滿眼的翠綠,那是一種使人透不過氣來的,從荒涼孤寂的韻律中飄曳出來的夢幻感,神秘與夢幻參半——一種終于來到世界的某個盡頭和歸宿的感覺。
那稀薄的空氣中泛起一層淡淡的云煙,仿佛是夢中的紗帳,與瓷青色的天空相應(yīng)成趣。隨著每一口呼吸,每一次凝望,漸漸沉入一種深深地近乎迷醉的平靜……這部小說最大的貢獻就是在英語詞匯中創(chuàng)立了“香格里拉”這一奇異的名詞,作者給讀者留下了耐人尋味的“香格里拉”之謎。
小說第一次將中國境內(nèi)的美麗風(fēng)光命名為“香格里拉”。所以丙中洛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香格里拉”的地方。
5.JPG (339.82 KB, 下載次數(shù): 3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0:54 上傳
丙中洛就坐落在怒江流經(jīng)貢山的第一臺地之上,就像是大地母親的贈預(yù),這一帶并不像下游那樣峭壁陡立,田地像豆腐塊大小的報紙樣貼在幾近垂直的山坡上,形成一塊塊群山環(huán)抱的小壩子,土肥山青,阡陌相連,村莊比鄰。
這里自古就是溝通滇藏的一條古道,很早以前這里就川流不息地過著馬幫,商賈和朝圣者。時至今日,古道依然發(fā)揮著作用。
丙中洛僅一條街道,如不在旅游季節(jié)這里就十分冷清。而今天已近十一國慶,街上行人多起來,小旅館和小餐館開始活躍。德拉姆客棧是丙中洛較為出名且收費最貴的客棧,是一個叫螞蟥的男人和他的妻子開辦的三層樓客棧。節(jié)日期間標(biāo)間(不帶衛(wèi)生間)一晚70元,平時40元。吃飯每人每天收30元,平時15元。
4.JPG (202.96 KB, 下載次數(shù): 3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0:53 上傳
這個在丙中洛顯得有些奢侈的德拉姆客棧給客人的安全感卻是毋庸置疑的。女主人提醒每一位旅者,今天是30號,所有價格漲至節(jié)日期間的價位。背包放進屋里,每間房住進什么人,住幾位人我都過目不忘,不住店的人進來我一眼就能認出,你們放心的出去玩。
我很喜歡她的明碼實價和直截了當(dāng)。她還說今晚有篝火晚會,免費喝茶喝米酒,大家不易,好好跳鍋莊。我們之后又住進一些昆明來的游人。晚上8點這個客棧已熱鬧非凡,德拉姆為大家準(zhǔn)備了上好的夏拉米酒和酥油茶,歌者和舞者不知疲倦地樂呵到深夜12點。
17.JPG (208.41 KB, 下載次數(shù): 3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1:00 上傳
18.JPG (280.84 KB, 下載次數(shù): 30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1:00 上傳
秋那桶是一個恬淡快樂的小村
秋那桶是我們必去的一個小村。距丙中洛13km,早上8點,我們?nèi)ソ稚想S便一處可搭乘去秋那桶的地方等車。前往秋那桶的小面包車就兩三輛,沒有固定的發(fā)車時間,司機覺得開一趟略有盈利不虧就發(fā)車。面包車沿怒江北上。
在一個叫都那橋的地方停下車來,司機說順著前面的坡路步行4公里,直到云南境內(nèi)怒江最北端的一個山間小村落,那便是秋那桶。而都那橋的另一叉道便是通往西藏察隅的路。
16.JPG (346.13 KB, 下載次數(shù): 30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1:00 上傳
29.JPG (352.82 KB, 下載次數(shù): 30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1:15 上傳
順著這條水泥路步行3公里就是秋那桶
我們緩緩地沿坡路步行,在又渴又累的時候,秋那桶斑斑駁駁的房屋出現(xiàn)。緊接著一片嘈雜的聲音飄來,尋聲而去,村子中的籃球場上聚滿了村民。這里正在舉行山村娛樂活動——男女籃球村組比賽。
22.JPG (172.26 KB, 下載次數(shù): 27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1:02 上傳
他們用羊皮制作糧食口袋
20.JPG (276.59 KB, 下載次數(shù): 2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1:01 上傳
原始的生活用具
19.JPG (315.28 KB, 下載次數(shù): 22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1:01 上傳
自織土布
21.JPG (310.78 KB, 下載次數(shù): 23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1:02 上傳
秋那桶人把這種黑色飲料稱咖啡。
村民用鋤頭開墾出這塊平地,再澆上水泥,又就地取材自制籃球板,皆不標(biāo)準(zhǔn),可比賽的認真勁一點不壓于城里的正規(guī)比賽。女人們打著赤腳披頭散發(fā),花花綠綠的布衫算是球衣,被抓得七零八落,她們又吼又叫又笑,亡命地奔跑,那球幾分鐘之內(nèi)三次滾下坡,來回揀一趟需要七八分鐘,這揀球的次數(shù)比投球次數(shù)多。這是我們見到的最異類的籃球比賽了。
在這極為偏僻的怒江峽谷里的小山村凸現(xiàn)出來的蓬勃的生活氣息令我們感動不已,我們?nèi)谌肫渲,調(diào)動所有的感官去體味秋那桶村民那份天然快活的秉性。
球場旁有一天主教堂,墻上張貼著貢山縣天主教愛國會章程。二百多人口的秋那桶村有百分之六十的人信奉天主教,百分之四十人信奉藏傳佛教。
秋那桶歷史上最知名的一位神父叫李文增,生于1871年,曾去德欽鹽井及貢山等地傳教,荼生救靈。1958年去逝后,信徒們把他葬在教堂旁。水泥砌成的墓碑上寫著“主仆李文增 敬神父之墓”,眼前這個深厚刻印著歷史霧靄的墓身上堅實地插著一個大十字的傳教先人的墳?zāi)顾坪踹散發(fā)著上帝的福音,它的力量覆蓋著整個秋那桶以及這里的片片山嶺。
24.JPG (24.89 KB, 下載次數(shù): 2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1:32 上傳
人們敬仰他,朝著他引導(dǎo)的生活道路安排著今生及后天的日子。
這個美麗的小山村,恰與她的名字反其道而行之,在藏語里“秋”即水,“那”即黑,“桶”即草,意思是這里是黑水黑草的地方,不宜人居。而我們所見到的現(xiàn)在的秋那桶被清澈的秋那河環(huán)繞,草茂水清,人畜共飲。星轉(zhuǎn)斗移,環(huán)境變遷,秋那桶不能顧名思義了。
從村子繼續(xù)往北步行兩小時,便可到達西藏察隅境內(nèi)的松塔林村,而這里的人認為真正的茶馬古道便是從秋那桶起步,翻山越嶺途徑松塔林而到達西藏察瓦龍,五年前丙察公路通車后,這條古道便廢棄了。人們把丙察公路稱為納恰洛路,全程90公里。
30.JPG (445.89 KB, 下載次數(shù): 2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5-24 11:26 上傳
向右去秋那桶,向左去往西藏察隅縣
秋那桶最初之名稱的意義,并不影響她被稱為“天上的村寨”。她隱秘在青山之后,生活著怒族、傈僳族還有藏族居民。村里的年輕人告訴我,他們的媽媽大多是從德欽嫁過來的藏族人,而爸爸多為土著的怒族和傈僳族人。他們的文化生活和傳統(tǒng)習(xí)俗已經(jīng)逐漸走向一致。剛進村的那一幕已告訴我們這里有多么和諧和大同。
自然之神總在這里小憩,給秋那桶更多的眷顧和呵護,將最艷麗的色彩在這里用盡。白霧輕攏村莊,雪山呈現(xiàn)金色的光芒,奔騰的怒江如翡翠,復(fù)古的木屋滿落田間。一切都那樣寧靜而淳樸,一切都那樣不可思議,讓我們有了難離難別的情緒,久久的回望不止。
|
-
23.JPG
(426.77 KB, 下載次數(shù): 228)
-
24.JPG
(24.89 KB, 下載次數(shù): 214)
-
25.JPG
(377.5 KB, 下載次數(shù): 208)
-
26.JPG
(247.91 KB, 下載次數(shù): 207)
-
27.JPG
(254.66 KB, 下載次數(shù): 210)
-
28.JPG
(165.13 KB, 下載次數(shù): 214)
-
24.JPG
(24.89 KB, 下載次數(shù): 221)
-
33.JPG
(344.02 KB, 下載次數(shù): 209)
-
31.JPG
(175.17 KB, 下載次數(shù): 222)
-
32.JPG
(158.53 KB, 下載次數(shù): 219)
-
34.JPG
(154.49 KB, 下載次數(shù): 224)
-
35.JPG
(283.37 KB, 下載次數(shù): 218)
-
36.JPG
(297.38 KB, 下載次數(shù): 204)
-
30.JPG
(445.89 KB, 下載次數(shù): 220)
-
31.JPG
(175.17 KB, 下載次數(shù): 222)
-
32.JPG
(158.53 KB, 下載次數(shù): 212)
-
33.JPG
(344.02 KB, 下載次數(shù): 215)
|
昨日黃花 好快的動作,我就坐藤椅了。
發(fā)表于 2011-5-24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