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免费在线观看久_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_顶级AV网站在线观看_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

搜索
樓主: 程派青衣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十二月的獨行

  [復制鏈接]
61#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12-18 15:35:59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前人題記,鑿在一塊古碑上。這和現(xiàn)代人寫“XX到此一游”一個性質(zhì)了……


嘉慶十九年九月■日補修大佛洞共用去錢二十千,佛會助錢十千文,僧道茂助錢十千文。
(資金募集也是“三結(jié)合”)
一尊無頭的武士像,服飾和小人書里差不多……
陳以勤詩碑(局部)。詩文很難辨認,題款倒很清楚,全文是:萬歷七年春二月望日賜進士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人陳以勤書
.
陳以勤(1511~1586)是北宋南充“狀元陳家”的后人,與高拱、張居正等同時代,也曾經(jīng)是內(nèi)閣成員。后于張居正不和,退隱家鄉(xiāng),寄情山水。


回復 收起回復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江油論壇 因您更精彩!
62#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12-18 15:39:35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青居城里也有土地爺爺土地奶奶,還很喜慶……


回復 收起回復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63#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12-19 20:41:00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無心之云頂(上)
本來是把云頂石城作為替補的。金堂離成都很近,估計古城也不會剩下什么了,再一個,既然近便,以后去的機會總比其他地方多。實際上,其他幾個點的時間都成問題,于是云頂山成行了。
從沱江小山峽附近公路邊上山,云頂山以兩組兩百級天梯給步行的游人來了個下馬威。上完這四百級,一般人以為就是山頂了,實際上,不過三分之一的樣子。三分之一難度,若說距離,那還遠遠不到三分之一。
山上遇到三個遂寧老鄉(xiāng),兩男一女,從言談中聽出,他們是上山燒香求子的。挺有意思,遂寧不正在打造“觀音故里”嗎?求子還大老遠跑這里來?在他們眼里,我的目的更是奇怪,大老遠來了,不燒香,找什么古城?
一路擺談著上山,倒也輕快了許多。上了山頂,才知道這云頂山的的古寺,還是很有看頭的。
首先這寺名源遠流長,幾乎每個朝代就換一次,天宮寺、慈云寺、云頂寺,比較通行;蛟S正是因為變遷的疊加,寺里歷史人文遺跡較多,各殿宇居室的對聯(lián)也不俗。
同三位老鄉(xiāng)上山、游山的過程中,先后看見了小東門和南城門,但這兩道城門明顯是現(xiàn)代重修的,連城門上的題字也直言不諱。
云頂山的面積比我去過的其他幾處都大,我不信舊城門已經(jīng)毀盡。果然,賣小吃的商販告訴我,騎虎崖那邊有北門。要不是得到這個信息,堅持要去探訪,我就被老鄉(xiāng)們“劫持”到金堂去了,遂寧人很熱情,真的。


回復 收起回復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64#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12-19 20:47:46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所謂“千步梯”,其實只有兩百級……


不過,一組完了緊接著再來一組……


這個,不止一個地方看到類似的了。圈起圍墻修圍墻,好玩吧?


第一道城門:小東門。很遺憾是現(xiàn)代新建的……


過了小東門,有一條通往山下的岔道,偵察了一截,找到這個水源,和其他古城的形制上很相似……


這種墻很長,也是現(xiàn)代修的,個別地方已經(jīng)有安全警示標志了……


貌似治安不好?土地家安了防盜門……




回復 收起回復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65#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12-19 20:52:59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云頂山上的古樹也很有特色,古人的紀游詩里多次提及。


這株樹遭雷擊,中心全部壞死,只靠一邊,依然生長茂盛……


這株很牛逼,圍墻被它撞彎了腰……


寺里的大銀杏更是了不起……


一處小天井里有一株梅樹,不起眼,但很有意趣……


回復 收起回復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66#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12-19 21:24:39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這個地方過去有過革命斗爭的歷史,本身又是戰(zhàn)略要地,地方上、甚至省上的領導都很重視。


金堂的縣令李老爺寫的告示……




這幅對聯(lián)是金堂藉的道臺何元普寫的,這人閱歷豐富,跟很多老和尚都有交情,川西壩子很多著名寺院都有他寫的對聯(lián),而且多數(shù)都堪稱名聯(lián)。


這叫啥,始終沒想起……


廟子里的火工師傅喜歡用太平缸邊邊磨刀,方丈看不下去了,就添置了幾塊磨刀石……


果然有送子觀音……


納姓很少見,納汝弼是云南人,清末民初也是風云人物。“漢后帝”不曉得是哪個?劉禪娃?





回復 收起回復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67#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12-19 21:48:48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老鄉(xiāng)些去燒香拜佛,我把南城門找到了,南城門也是現(xiàn)代重修的,不過樣式還是按過去的樣式。很多人把南城門作為云頂石城的標志。








回復 收起回復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68#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12-19 21:57:37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找到一篇文章,把前面提督寫“石合”的意思搞懂了——

大云頂上看云行(續(xù)) 楠生石合
再往上走,就快到了云頂山的主峰所在-------慈云寺。路旁有佛教的摩崖石刻,講述著釋迦牟尼磐涅的情景,還有道濟和尚瘋瘋癲癲的圖形,刻得十分逼真。還有一個巨大的石刻的“佛”字。字中間雕刻著不同神態(tài)的和尚。順著帶有斜度的山道而上,有一首詩映入眼簾:
楠生石合見精誠,五百年間愿竟成。眾口流傳唐故事,山腰磨滅宋題名。
林泉如意難逃隱,雷雨連霄正放晴。明月不來亦何憾,大云頂上看云行。
一看落款,于右任,1940年游云頂詩。據(jù)說是于先生1940年在曾姓朋友的陪同下,游云頂山留下的墨寶。從這首詩中又引出一個“楠生石合”的故事。
其實“石合楠生”指的是兩個景觀:一個是離石,一個是枯楠。所謂離石就是兩塊相互離開的石頭,他們的位置是一上一下。離石:在云頂山寺廟的右邊,兩石離立,上大下小,就象一朵蘑菇。兩塊石頭不知是會長呢還是會動,反正是越來越近。相傳明代的時候還相距五六尺,清初相距三四尺,乾隆年間就不滿一尺了,到嘉慶年間差不多就合攏了?蓍褪且豢瞄獦。那么,兩塊石頭和一棵楠樹是怎樣聯(lián)系在一起的,合稱石合楠生的呢?《重建天宮禪寺碑記》是這樣記載的:說唐朝天寶初年,有一個叫王頭陀的高僧來到云頂山,創(chuàng)建了慈云寺。寺廟前有兩塊相互離開的石頭和一株快要枯死的楠樹。王頭陀喜歡種楠樹,所以后人又稱他為楠生長老。王頭陀曾經(jīng)說,“此去五百年后寺當廢,楠生而石合則寺復興!彼卧院螅仍扑轮饾u凋敝。一直到明代,離石逐漸合攏,楠樹重發(fā)新枝,慈云寺才重新興盛。所以,石合楠生被后人看作是興旺發(fā)達之瑞兆。非常可惜的是那兩塊著名的離石和那株枯楠我們再也看不到了,F(xiàn)在很多人把寺廟前的另一個地方看作是石合楠生。那兩塊也是離石,不過是左右離開,很象一塊摔碎了的玉環(huán),中間長了一棵楠樹。雖然從形態(tài)上來看,那里稱作石合楠生更加名副其實,但它畢竟不是王頭陀說的那個石合楠生。

回復 收起回復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6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12-19 22:06:19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這個佛字很特別,筆畫里嵌入了佛教故事……


威武的金剛……


濟公活佛


這是佛祖涅槃的故事……


又是報應的故事,很趣……


云頂山上的寺廟確實很有內(nèi)涵,我還來不及消化。特寫一個,接著去找真正的古城門……


回復 收起回復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70#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12-20 19:51:11 | 只看該作者 | 來自四川


云頂山上還有一幅江油的張澤先生寫的字:
著得登山屐,飄飄我欲仙。相隨蓬島客,攜上大羅天。
滄海小如粟,鳥巢低近筵。鈞天聽奏罷,談笑兩歡然。
——何茹連/登云頂山天宮殿



回復 收起回復
B Color Smilies
還可輸入 個字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江油論壇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權舉報:本頁面所涉內(nèi)容為用戶發(fā)表并上傳,相應的法律責任由用戶自行承擔;本網(wǎng)站僅提供存儲服務;如存在侵權問題,請權利人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刪除!舉報微信號:cxx1112c

版權所有:江油市圖圖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產(chǎn)業(yè)部備案/許可證編號: 蜀ICP備19040267號-2 川公網(wǎng)安備 51078102110006號 經(jīng)營性ICP:川B2-20200096

下載APP

找站務

申訴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