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湖出來,吉貝的人們用自帶的零食打發(fā)咕咕嚕嚕的肚子,一路走走停停(看到好的風(fēng)景就拍),快到郎木寺鎮(zhèn)時的那一段路不太好,路也十分差,而在海格車面前卻是小菜一碟一路剛好郎木寺街上在建修,等了近30分鐘才走出堵車的路,好不容易找了家四川飯館,一人要了一碗面,由于一次只能做5個人的,20個人等得人直流口水,那面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是很香。
psb.jpg (93.87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5 12:41 上傳
以前以為郎木寺是一個寺院,其實郎木寺并不是一座寺院,而是坐落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的一個風(fēng)情小鎮(zhèn)。地處四川、甘肅、青海三省的交界處,那里山巒疊巒、松柏長青、濕地汩汩,素有東方小瑞士之稱,亦是白龍江的發(fā)源地,海拔3800米左右,山口海拔4000米以上。郎木寺曾中國排名第3的小鎮(zhèn),(麗江1、陽朔前2)
psb1.jpg (89.36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5 12:40 上傳
郎木寺小鎮(zhèn)很怪。一鎮(zhèn)跨兩省,以白龍江為界,白龍江的西北一側(cè)屬甘肅省管轄,白龍江的東南一側(cè)屬四川省管轄。屬甘肅省管轄的地面叫“郎木寺鎮(zhèn)”,屬四川省管轄的地面叫“納木寺鎮(zhèn)”。其實“郎木”與“納木”對于藏語來說都是一回事,是音譯的兩個不同漢字,只是為了行政區(qū)劃易于區(qū)別而已。
郎木寺作為現(xiàn)在的名稱,藏語全稱是“德合倉郎木”;又因為分屬甘肅省和四川省管轄的“德合倉郎木”地面上都有寺院,所以又分別叫“德合倉朗木寺”和“德合倉納木寺”。坐落在郎木寺鎮(zhèn)地面上的寺院叫“賽亦寺”(也譯為:“色止寺”、“賽馳寺”),坐落在納木寺鎮(zhèn)地面上的寺院叫“格爾底寺”,兩座寺院都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該景區(qū)地處郭爾莽梁北麓。
郎木寺的由來,頗有些美麗的色彩。傳說很久以前,山中時;⒒紓,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她心地善良又非常勇敢,為了消除虎患給人們造成的災(zāi)難,她毅然化作巖石,亭亭玉立于山洞之中,與虎為伴,為民造福。東北方向的郎木寺峽谷深處,那里有白龍江的源頭,聽說此處能見到“達倉郎木”,就是“老虎洞中有仙女”的地方。
現(xiàn)四川境內(nèi)的格爾底寺后的峽谷處有一洞穴,藏語叫“德合倉”,洞中有巖石酷似婷婷玉立的仙女,仙女藏語叫“郎木”或“納摩”,因此,郎木寺全名叫“德合倉郎木”,意即“虎穴中的仙女”。甘肅,四川,青海三省在此交匯;
psb2.jpg (87.19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5 12:40 上傳
郎木寺有甘南地區(qū)僅有的一座天葬臺,從寺中到天葬臺有一條路那就是以前常聽說有傳奇性的通往天堂之天路。從遠處看天葬臺,那里五色經(jīng)幡在山頂上隨風(fēng)飄舞。天葬臺是屬于藏族朋友的,那是人類的歸宿地和神圣地,加之我們此次有好多的女孩和小朋友,擔心她們害怕所以沒有打算去探究,可遠處盤旋的鷲鷹還是讓我的心感到有些散亂與忐忑。
藏,漢,回三個民族和諧共處;藏傳佛教的兩大寺院和一座清真寺各據(jù)一方。
白龍江兩岸的人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各自信仰的虔誠,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在白龍江的哺育下,看到的是一幅祥和的圖畫,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psb3.jpg (69.74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5 12:40 上傳
由于下著雨,到郎木寺門口時,只有幾個人下來拍照,我們車上的美女們不知是害怕看天路,還是害怕雨,都在車上閉目養(yǎng)神,也許這也是她們對佛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吧!
出郎木寺我們沒有走回花湖的路,而是走的經(jīng)轄曼的縣級道(此路年久失修,緩慢難行),近90公里路我們走了3個多小時,唯一讓人欣慰的是風(fēng)景還不錯,幾處地方可看到黃河流經(jīng)草原形成綠洲的地方,我們不時時機地拍照,瘋狂地擺弄著各種表達快樂的動作,讓天、地、相機見證了“瘋子”們忘我愉悅的瞬間。
psb4.jpg (116.33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5 12:40 上傳
“旱獺,旱獺”高富帥大聲地喊道,只見他快速地下了車,追了上去,那只肥肥的旱獺向另一個洞跑去,高富帥只差一步之遙就快追上,遺憾地守在洞說“抓住就好,今晚一定會有一頓美餐”。沒抓到旱獺,在旱地上異外地看到好多好多的蘑菇,有的竟比碗口還大,羅姐、喜之郎高興地蘑菇旁拍了照,白開水,趴趴魚等要高富帥用單反拍她們創(chuàng)意的一些動作,唐克的草原上又一次留下我們快樂的笑聲。
nEO_IMG_塘薩家園_7034.jpg (158.38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5 12:47 上傳
唐克,是藏語“唐妃”音譯。當?shù)夭刈灏傩樟?xí)慣于用口語稱唐克為“嫣唐熱娥妃”,意為“唐母發(fā)展的地方”。相傳很久以前,若爾蓋境內(nèi)的轄曼部落土官向曼,因弟弟馬扎西昂好強任性,不服管教,便分出一部分人和牲畜給馬扎西昂,令其另找地方生存。馬扎西昂雖然好強任性,但離開部落和親人獨立生存時,卻困難重重。后來在部落中的老人指點下,他率領(lǐng)自己分得的人畜到黃河對岸(今甘肅省碌曲縣)的草原上放牧,進而結(jié)識了當?shù)卮笸凉偬茻。馬扎西昂年輕英俊,聰明機靈,很得唐熱的賞識。唐熱便將愛女許配給他,招贅為婿。從此,馬扎西昂就在黃河第一彎的草灘上立寨創(chuàng)業(yè),他有橫霸一方的大土官作靠山,妻子又賢慧,他們的寨子一天天擴大,牛羊一天天興旺,逐漸成為了黃河草原的大部落。于是,人們便尊稱馬扎西昂的妻子為“克”(藏語“妃”的意思),她又是唐熱家的女兒,所以就將其稱作“唐克”。時間一長,人們習(xí)慣上把這個部落和這個部落的地名也稱作“唐克”了。唐克這個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psb6.jpg (131.51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5 12:41 上傳
psb7.jpg (138.88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5 12:41 上傳
過唐克、黃河第一灣在塘薩家園,我們租住了兩個大的帳蓬,我們?nèi)r先前去的1.4號車的都在那擺好了烤肉和煎炸的家當,百靈鳥和李姐在那煎羊肉包,陌在那戴著眼鏡一絲不茍地烤著肉串,烤肉串的香味樸面而來,頓時打開了車上美女們味蕾,大家瘋狂地跑了過去,抱著啤酒咬著香脆的肉串,吃在嘴上的,眼睛看著快要烤熟的。男人們拿著大塊大塊的牦牛肉露出狼性一樣牙齒撕咬著,就著啤酒著實地過了把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癮。
psb8.jpg (131.13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5 12:41 上傳
psb9.jpg (103.03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5 12:41 上傳
飯飽肉足,在酒精的作用下,我們和從各地來的朋友一道聽著藏歌、跳起藏舞、鍋莊,體驗這里的風(fēng)土人情,為第二天畫上圓滿的快樂的句號,哼著藏歌回到各自的小帳蓬。
psb5.jpg (81 KB, 下載次數(shù):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8-15 12:40 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