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客 于 2013-5-30 17:47 編輯
DSC_0087.jpg (170.24 KB, 下載次數(shù): 1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1 上傳
一個多世紀來,上海走過了從開埠時期的沙船漁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場直至形成今日東方大都市的滄桑歷程,多倫路及其周邊地區(qū)從一個側面集中地展示了這個歷程印跡和文化縮影,真可謂“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其間魯迅、茅盾、郭沫若、蘇雪林、葉圣陶等文學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聯(lián)作家的文學活動,鑄就了多倫路“現(xiàn)代文學重鎮(zhèn)”的文學地位,而名聞遐邇的公啡咖啡館(遺址)、鴻德堂,風格各異的孔(祥熙)公館、白(崇禧)公館、湯(恩伯)公館、范(光陵)公館更使多倫路成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館”;從瞿秋白、陳望道、趙世炎、王造時、內山完造到景云里、中華藝大、上海藝術劇社,名人故居、海上舊里,積淀成今天多倫路上濃厚的文化氣息,使人流連忘返。(轉自“百度”)
DSC_0103.jpg (124.34 KB, 下載次數(shù): 1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2 上傳
這是一條僻靜的街道,它有一個名字——甜愛路。幾對即將進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在那里拍攝照片,不知道為什么進入俺鏡頭的女生戴著口罩。
DSC_0101.jpg (144.65 KB, 下載次數(shù): 14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2 上傳
緊緊相連又一模一樣的房子彎彎地連接在一起,不知道從前誰曾經(jīng)住在這里?現(xiàn)在底樓都成了鋪面,女孩一邊走一邊打電話,中午的太陽熱辣辣地撫摸著小塊石頭敷設的道路。
DSC_0100.jpg (139.59 KB, 下載次數(shù): 1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2 上傳
以前尋訪過田子坊。博友說俺被誤導了,那這是不是呢? 在高樓大廈背后的老房子里居住的他們應該不是當今主導上海的新新上海人吧?他們不曾想多年后名人去了,光彩依舊在,他們還住在這里,洗好的衣服還那樣掛著,石庫門,小青瓦,還有陽光。
DSC_0099.jpg (144.15 KB, 下載次數(shù): 1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1 上傳
DSC_0097.jpg (69.39 KB, 下載次數(shù): 1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1 上傳
DSC_0091.jpg (163.73 KB, 下載次數(shù): 1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1 上傳
丁玲靜靜地坐在那里,耳邊是否還響著桑干河嘩啦啦的水聲。兩個大男孩似乎累得走不動了,坐在馬路牙子上歇息,見我手拿相機不動,一會兒就起身離開了。他們也許不知道身后的銅像是誰,也不知道我要拍什么,其實也用不著知道。
DSC_0089.jpg (106.15 KB, 下載次數(shù): 13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1 上傳
一幢不錯的美術館,大門自由進出,沒有門票,很愜意。正值展出“三個主題:云水鳥”現(xiàn)代油畫作品,波蘭人,謝比亞托夫斯基。三層樓只有我一個參觀者,哦,還有每一層的保安,他們或打著盹,或看報紙,或喝著茶。
DSC_0082.jpg (79.95 KB, 下載次數(shù): 12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1 上傳
DSC_0081.jpg (153.64 KB, 下載次數(shù): 1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1 上傳
這組銅雕是根據(jù)著名攝影家沙飛的照片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離這兒不遠的魯迅紀念館里還有一組不錯的雕塑。你看,還有一把空椅子,要不試試坐下來,也許能聽見魯迅正在討論關于阿Q人物的由來吧。
DSC_0080.jpg (175.26 KB, 下載次數(shù): 1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1 上傳
中西建筑樣式合璧的教堂。在中國的城市、鄉(xiāng)村,甚至偏遠的怒江大峽谷都能看到那簡單的十字,聽到不同腔調的贊美詩。本幫的儒釋道和外來的什么一起不斷地點化著人們,你信嗎?
DSC_0078.jpg (179.33 KB, 下載次數(shù): 1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1 上傳
她是誰?在曾經(jīng)誰家的門口?還是讓懷中的寶寶安靜地吸允母親甘甜的乳汁吧。安靜地離開!
DSC_0077.jpg (162.4 KB, 下載次數(shù): 10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5-30 16:10 上傳
這是魯迅的友人內山完造開設的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