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尼泊爾(2):川主寺——包座牧場
八千里路 發(fā)表于2010年08月03日 14:09 閱讀(28) 評論(5)
分類: 個人日記 權限: 公開
雪山梁子到川主寺,全程修路,迎著飛揚的塵土,一路顛簸到了川主寺,睫毛上都是厚厚的土,更不用說別的地方。已經非常習慣這種待遇,川藏線上,怒江山上的情況比這更糟糕,路上被汽車碾壓得遇風就能飛起來的泡土,在有的地方厚達二三十公分,自行車經常陷在里面不能自撥。比起這,從雪山梁子下來的路好多了。
川主寺,我沒有見著那座叫川主寺的寺院。但是,這是一個莊嚴的地方,紅軍長征紀念碑就座落于此。川主寺是一個比較大的鎮(zhèn)子,從雪山梁子下來,進入鎮(zhèn)子之前首先要經過紅軍長征紀念碑,它就座落在路邊。
08-長征紀念碑.jpg (90.17 KB, 下載次數: 8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18 14:00 上傳
08-長征紀念碑-1.jpg (33.58 KB, 下載次數: 8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18 14:00 上傳
紅軍長征紀念碑
關于紅軍長征,不用我說什么,我說出來的也是廢話。我想要說的,就是山頭上和路邊的兩座紀念碑,它是用很多人的鮮血和生命鑄就而成的。我能想到的還是那兩個字:軍人。長眠于長征路上的人們,無論他們曾經是否有過革命理想,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謂:軍人。無論他們的理想崇高與否,他們都不辱軍人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交答卷,這就是軍人。對于國共交戰(zhàn)中犧牲的國民黨將士,我同樣敬重。國為他們也是軍人,還是我們的同胞。過錯,不能歸咎于他們。
漢族人開的旅館通常價格要高于藏族人開的,因為衛(wèi)生條件不一樣。我住的這家就是典型的藏族式旅館,一路上差不多住的都是這樣的旅館,價格在十到二十塊之間,十塊的居多。川主寺的食宿都沒有什么可說,一路都這樣。
出入川主寺鎮(zhèn)的道路有很多條,為了第二天早上天不亮上路而不至于走錯路,我把行李放在旅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去偵察地形,這很必要,這也是長時間養(yǎng)成的習慣。
第二天早上,順利的上了213國道。川主寺的海拔大概在3000米左右,天大亮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水壺里的水上了冰花。太陽出來前后是一天中溫度最低的時候,那叫一個冷。最冷的地方是手和腳,手和腳上最最冷的地方又是那二十個指頭,凍得發(fā)疼,再冷些就不疼了,發(fā)麻。也沒別的辦法,冷就冷吧。
可以曬到太陽的時候才能吃早飯,曬不到太陽這早飯沒法吃,太冷了啊。嚼著饅頭,喝著帶著冰花的涼開水,這就是早餐。以后的早飯?zhí)焯煲捕既绱,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09-若爾蓋的路.jpg (62.05 KB, 下載次數: 9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18 14:00 上傳
若爾蓋的路
從川主寺一路緩上坡,至高點在尕力臺,海拔大概在3600米左右,這個高度無論在川藏線上還是青藏線上,都不能算什么。過了尕力臺就是接近于水平的緩下坡,一百公里海拔下降一百米,根本算不上下坡。我并沒在意這一天的行程,我不知道,這將是非常糟糕的一天。
太陽出來后,高原上一片暖洋洋。天空沒有一片云,不時有小麻雀從頭頂飛過,偶爾喳喳的叫上一兩聲。溫度上升的很快,路邊隔離帶鋁合金板受熱后在應力的作用下,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像被人敲擊一般,空曠寂靜的原野上,時不時的嚇人一跳。
在離尕力臺坡頂大概四公里的地方,遇到了兩輛超大型卡車,這是德陽東方汽輪機廠送設備的車。因為大上坡,兩輛車都走的很慢,可能十五公里左右的速度。我一伸手,就抓到了后面一輛平板尾部的一個凸起,這樣,我就可以毫不費力的上坡了。一路上,包括川藏線,只要有這樣的機會,我都不會放過。有懶不偷,傻。!
上了尕力臺,兩輛車都停了下來,胖司機樂呵呵的示意我也停下來。路上好不容易遇到個說話的,我就和他聊起來。胖司機一副憨厚的樣子,他的表情充滿了疑惑,他疑惑得甚至讓他不知道怎么和我提出他的疑惑來。他憨厚的微笑著望著我,半天也沒吱聲。過了好大一會兒,他才搖搖頭說:我確實不能理解你的這種行為,但我很敬重你,因為你的這種精神。
我笑笑,什么也沒說。最后,胖兄弟說一定要和我一起照張照片,于是有了這張照片。
東汽兄弟.jpg (83.46 KB, 下載次數: 8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18 14:00 上傳
東汽兄弟
凡是上午拔車,下車必遭跡風,好像每次都這樣,簡直就是一個魔咒。下午刮風了,刮得很大。其實這相對于戈壁灘上的風,根本就不算什么。離開尕力臺,十二點不到。可能就在十二點半左右,起風了,越刮越大。
刮風,是影響騎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沒有半點風的痕跡,看不到沙塵滿天,也看不到樹木隨風搖擺,唯一的就是能感受到它向后的阻力,這讓人心里莫名的懊惱和沮喪。所以,我說“一路順風”真的很重要。
我時時刻刻的祈禱,祈禱風能早點停下來。從尕力臺到若爾蓋,整整的一百公里,如果以每小時十公里不到的速度行進,到達若爾蓋的時間將是晚上十點左右,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晚上有狼出沒。
關于有狼的傳說,最開始我并不相信。我很想知道這風啥時候能停,我向一個迎面過來騎摩托車的藏民打聽。他告訴我說,這風不一定,有時刮一會兒,有時能刮一整天,這幾天都是一刮一天不帶停。據他這樣說,看樣子今天的風是很難停下來了,我聽得心都涼了半截。我問他說這一路有沒有可以住宿的地方,他告訴我說,正規(guī)的旅館就沒有,前面不遠有一個道班(養(yǎng)路段),再前面有一個牧場,叫包座牧場,這個牧場我知道,地圖上有標。過了包座牧場,離若爾蓋大概十公里的地方有個收費站,如果運氣好的話,那里可能可以地夜。牧民臨走時告訴我說:千萬不能走夜路,有狼。我問他一般情況下出現(xiàn)狼的情況下會有多少只?他說沒有一般情況,一只兩只,十只八只都可能。吹牛,這年月哪還有狼呢?!
大風中每行進一公里都是件很艱難的事,如那位藏民所說,這風確實沒有要在天黑之前停下來的跡像。到達道班,大概四點多,這是一個到早不晚的時間點。在道班住下吧,又覺得太早,往前走吧,又不知道可以走到哪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刮大風,道班的工人好多都在家休息。一位工人師傅勸我留下來住一宿第二天再走,并且說免費讓我住宿。我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繼續(xù)往前走,今天多走一人小時,明天就能少走一小時,我是這樣想的。臨走時,工人師傅再三叮囑,千萬不要趕夜路,路上有狼!這回,我已經開始有點相信有狼的事了。工人師傅說,他們騎摩托車晚上一般都不敢上路,有時遇到大的狼群會有十五六只狼。我只希望不要白天遇到狼。
陽光下,草原依然一片祥和?墒牵L還是無處不在。我最大的愿望仍然是希望風能停下來。盡管明知風不會停,但還是不斷的在尋找風會停的蛛絲馬跡。不知道這算是一種安慰還是盼頭。
遠遠的看到一群羊,不是雪白的顏色,而是跟草原的色彩差不多,有點灰土土的。路邊,坐著兩個放牧的藏族女人,看不出她們的年齡,反正應該不是小女孩。我又向她們打聽風的事。我說這風下午還會停嗎?她們茫然的看著我,沒有任何反應,我知道了,她們是聽不懂我說話。因為聽不懂,她們更不可能會表達出我能明白的意思。
我拿出相機,比劃著示意要給她們拍照。這個她們反就很快,一下子就明白了!她們倆還相互給對方整理了頭發(fā)。我這會兒才明白,臭美是人的天性,不分地域和種族。無意中拍到的這張照片,后來讓我愛不釋手。照片中的女人,不能不說她很美麗。
11-美麗.jpg (102.25 KB, 下載次數: 8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18 14:00 上傳
美麗
再往前走,越走越慢,因為體力在不斷的被消耗。終于覺得自己不行了,不說是會倒下吧,但至少那會應該暫的倒下休息一會兒,恢復一下體力再走。我把自行車放倒在路旁,自己則伸展開四肢來,直挺挺的躺在路邊的路基上。
一輛摩托車駛過,片刻,又拐了回來。我沒有睜眼,但我感覺得到它停在了離我不遠的地方。我腦子快速的旋轉著,這人要干什么?那人在慢慢的向我靠過來,我心里不由的緊張起來。那人又停下來了,盡管我沒睜眼,但我還是能準確的感覺到。那人就站在離我兩米不到的位置!
我先睜開一只眼睛,用力的四周掃描了一下。同樣,我只看到了比我多一只眼睛——用圍巾圍得嚴嚴實實的一張臉,只露出的兩只眼睛。那人向前探著身子,伸長了脖子,眼神充滿了不安。哈哈,我嚇倒人了!很顯然,這位藏族兄弟是在看我是不是死了!
我睜開了另一只眼,把頭擰過去,朝他擺了擺手。那人這才直起身子,估計他這會兒才松了一口氣。我坐起來仰起頭:嚇著你啦?我先開了口。這位藏民兄弟到是很實誠,使勁的點了點頭。咋個了,病了?藏民問我。我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刮風走不動,累了。藏民兄弟這才如釋重負的走過來,好奇的和我聊了起來。藏民兄弟說:我可以幫得到你嗎?我說可以。他說:怎樣才能幫你呢?我說:很簡單,用你的摩托車牽著我走。藏民兄弟說:這到是舉手(之勞)的事,不過,我和你方向不一樣,我要天黑才能回來。他覺思片刻,興高采烈的拍拍我肩膀說:你等著,那頭有幾個兄弟要回包座牧場,讓他們帶著你!我連聲說好。
二十來分鐘后,五個騎著摩托車的藏族小伙子從尕力臺方向飛馳過來。我沒作任何提示,他們都在我跟前停下來。一個很帥氣的小伙子拿出繩子,一頭綁在摩托車的尾部,另一頭就拽在我手里。于是,五部摩托車和一輛單車,在草原上飛奔起來。風在耳邊嗚嗚的叫喚,聲音很大,除了風聲和摩托車的轟鳴,什么也聽不到。風不是寒風,但還是刮得臉很疼,低頭看看碼表,媽呀,最高時速居然到了68公里!
片刻工夫,這一群人就來到了包座牧場。拉我的那個小伙子指著路邊的房子告訴我:這就是我家,明天是賽馬節(jié),要不要在我家住一晚呢?不收錢,隨便吃隨便住!這是這一路我最喜歡聽的一句話。
我沒客氣,沖著這隨便吃隨便住,還有明天的賽馬節(jié),我實在沒有要離開的理由!
這是一個普通的藏民家庭,住著老少三代人。不過,這三代人實為年輕,年輕得有點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男主人,有著兩個孫子,小的十個月,大的兩歲半。這位爺爺的年齡實在讓人汗顏,年方三十八,只比本人大三歲!天啦,天理何在喲!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稱呼這一家人,叫男主人大哥吧,他那個已經有兩個兒子的兒子就得叫我叔叔;叫他叔叔吧,他才大我三歲,這個問題對我確實是個考驗。不知道如何稱呼就不稱呼吧,不叫就不會錯。
大孫子兩歲半了,說話卻還不利索,我住那里的一天多時間,聽他說的唯一一句話就兩個字:娃哈哈。小家伙穿著開襠褲,在地上滾來滾去,大人也沒人理他,摔了也不會哭,有點像我小的時候。
兩兄弟.jpg (84.06 KB, 下載次數: 9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18 14:00 上傳
主人家兒子(左)
小孩.jpg (123.92 KB, 下載次數: 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18 14:00 上傳
主人家兒子的兒子
第二天早上起來,主人一家人都去準備賽馬的事情去了,家里只留下了女主人在做早餐。坐在古老的古銅藏式火爐旁邊,看著火爐里燃燒的牛糞,藍色火苗從荼壺底下呼呼的往外竄,茶壺嗚嗚的叫著,一切,都顯得那么祥和,時間在這一刻放慢了速度。四月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女主人黝黑的臉上,女主人的臉上綻放著火爐一樣古銅的光澤。我久久的看著她的臉,忘記了那時和那地。
賽馬節(jié)是藏族人很看重的節(jié)日,除了在牧場不能回家的人外,所有人都會到場。賽馬場外,人們圍坐在一起,興致勃勃談論著,興高采烈的等待比賽的開始。比賽,當然很精彩,不用太多描述。獲勝的馬匹,披紅掛彩,很是風光。當然,馬匹的主人最風光。
下午沒什么事做,女主人背水我就跟在后面,去看看他們的水井。水井到是水井,但和我們的水井大不一樣,水井里并沒有水,而是藏著一個連接著粗大水管的水龍頭,顯然,他們已經用上了自來水。女主人說水龍頭要放在井里,冬天天冷的時候還要給它蓋上被子,以防上凍。女主人背了一桶后,我搶過軟的塑料桶,親自背了三桶水回來,女主人客氣得無論如何也不讓我再去。
傍晚,雪白的太陽透過溥溥的云層,如同月亮一般。走在空曠的草原上,思緒亦如那時的太陽,雪白雪白的。
太陽.jpg (26.27 KB, 下載次數: 9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8-18 14:00 上傳
|